果树大棚满是“科技范儿”

辽宁日报 2022年01月18日

本报记者 刘家伟

1月16日,在鞍山市千山区唐家房镇唐家房村,记者走进位于马鞍沟山山顶的果树种植基地大棚,室外天寒地冻,棚内却春意盎然。放眼望去,3000棵桃树在垄上整齐分布,新芽含苞待放,预示着新一年丰收的希望。

这座科技感十足的果树种植大棚里,配备了太阳能物理杀虫灯、智能温度通风调节器、成排的根灌枪,在新技术赋能下,农业生产更有效率。果树大棚还可进行24小时生产过程直播,预订产品的客户随时能看到棚里的情况。

“每棵树每年定量产桃15公斤左右,别看树现在还没开花,但3个月后第一茬下来的桃子已经预订出一多半了。”基地负责人桂永帅十分乐观地说,“由于桃子各项检测指标完全符合绿色富硒标准,我们根本不愁卖。”

桂永帅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农民,在他看来,新时代的农民种田不能只靠老经验,还要懂技术、会经营,善于找准市场需求,发挥科技之力,如此方能实现从“土里刨食”向“特色生金”的转变。

在鞍山市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政策引导下,桂永帅一边经营300多亩果园,一边参加各种培训以提升种植技能,不仅自己成了高级农业技师,还依托省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等院校的技术支撑,探索出一套农产品生产技术,成功应用到富硒水果、富硒蔬菜等农业种植中。

桂永帅用新技术新设备提升农产品品质,用定制化服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周边的农户纷纷前来取经,桂永帅毫不吝啬地将种植技术传授给大家,还指导合作社和农民统一种植标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使绿色、品质高、口感好的富硒农产品,远销到北京、上海等地。

目前,像桂永帅一样的职业农民有很多,他们已在鞍山创建了40余个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去年家里不仅把房子进行了重新装修,还添置了轿车,今年准备继续扩大生产,计划再上4栋大棚。”谈及新年新愿景,种植富硒柿子致富的岫岩满族自治县农户佟守东信心满满地表示,全家人都铆足了干劲,要让小康生活更上一层楼。

据介绍,为更好发挥农村实用型人才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示范带动作用,鞍山市全面升级了“农民职称”评审,并从中遴选出100名专家分行业成立专家小分队,积极组织推动这些实用型人才走进田间地头现场答疑解惑,为全市农产品品牌创建、农业规划、农业项目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为乡村振兴赋能增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