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宏观政策自主性

辽宁日报 2022年01月18日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蔡之兵在《经济日报》撰文认为,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此背景下,进一步增强宏观政策自主性,使宏观政策稳健有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我们正视困难、应对挑战的应有之策。

增强宏观政策自主性是积极应对国外宏观政策溢出效应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活动的冲击,世界各国都出台了不同力度的宏观调控政策,但个别国家的宏观政策采取了以邻为壑的调控思路,对此,我国需要更加强调宏观政策的自主性,对导致较大负面影响的国外宏观政策溢出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确保我国经济发展安全稳定。

经济理论与发展实践都已经证明,宏观政策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紧密联系,这种联系不仅体现为宏观政策的质量会影响经济发展的质量,还体现为宏观政策的自主性影响一国经济发展的自主性。我们现在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继续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经济发展上需要加快构建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相匹配的宏观政策体系,增强宏观政策的自主性。此外,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变化以及经济领域面临的新的突出矛盾问题,都对传统宏观调控提出挑战。宏观调控不仅要关注稳增长,而且要关注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防风险,要从制度层面调节各种利益关系。这些都要求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进一步增强宏观政策自主性。

一方面,宏观政策涉及领域众多、面临情况复杂,增强宏观政策自主性要以提高宏观政策的前瞻性、有效性与持续性为前提。另一方面,需要着眼于持续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不断推动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创新。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宏观调控,这是增强宏观政策自主性的重要基础。我们要坚定不移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完善新时代中国特色宏观调控在总量侧、结构侧、需求侧、供给侧等各方面的功能,不断优化党领导宏观调控的信息汇总体系、研究分析体系、决策体系和实施执行体系,全面提高宏观调控的战略性、系统性、协同性。要着力提升宏观经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宏观经济治理能力是增强宏观政策自主性的必然要求。我们既要加快提升宏观经济监测预警和风险防控能力,主动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又要提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辅助治理的能力,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的辅助决策作用,提高市场分析、形势研判、政策模拟、效果反馈的能力,增强精准性和有效性,为增强宏观政策自主性提供能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