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辽宁日报 2022年01月18日

洪向华 冯文燕

核心提示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的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这次全会决议对百年奋斗历程中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了全面总结。注重分析研究和总结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是贯穿全会决议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全面领会”。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在感悟马克思主义深邃真理性的同时,守正创新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马克思主义是指引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真理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吸收借鉴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等前人成果精华部分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时代命题和工人运动的实际,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发现并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剖析中,得益于这些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运用,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还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并为人类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跨越和人类的自由和解放描绘了清晰的路径。

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价值导向的正确引领。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唯心史观宣称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等少数人物或神等才是历史的主宰,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马克思主义打破了以往的传统认知,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所要依靠的终极力量——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发展的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才是社会发展的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才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着一种真正体现人民视角、关心人、尊重人并立志于实现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的学说从此产生了。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价值追求和鲜明的人民性,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理论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马克思主义是有效指导实践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不仅提供一种正确认识世界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它要向人类提供一种解决问题的科学路径,特别是要为无产阶级提供打破枷锁的方式、方法,从而帮助他们获得整个世界。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帮助无产阶级和许多劳苦大众实现了自由解放,特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成功运用充分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的有效性,真正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能够为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强大指引的精神力量,是能够帮助人民建设新世界、实现自身解放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善于立于时代、实践、认识发展,随势而动;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善于以宽广的胸怀吸收借鉴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

纵观党的百年历史,我们发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原因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中国人民找到了能够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正确理论。但在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并加以应用的过程中,我们并不是亦步亦趋、墨守成规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实,中国共产党人确定了自身的使命与任务,不仅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革命道路,还找到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为核心要义的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下,我们不仅站起来了,还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针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主要矛盾和国内国际局势变化对党的建设和国家建设带来的重要影响,中国共产党人勇立时代潮头,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创立和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理论体系科学回答并有效解决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同时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探究中,进一步深化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时代重大课题的认知,发展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在这一时代理论的指引下,我们不仅实现了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13个方面的协同推进,还顺利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开启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

在守正创新中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如果缺乏理论创新的勇气,思想就会僵化,理论就无法发展,就无法科学回答时代之问、推动事业与实践的前行,理论也将最终失去生命力与说服力,要想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就必须在守正创新中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守正创新是应变未来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性的理论,实事求是是其立论的基石所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客观事物存在发展的状况为依据,对客观实际进行科学的考察与分析;作为一种具有鲜明的人民性的理论,要求我们必须能够紧跟人民群众的需求变化,惟此才能带领人民群众最终实现人类的自由和解放;作为一种开放性的理论,在坚持“本根”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人类发展中、实践中创造出的一切文明成果,是其一以贯之的原则。从党与国家事业发展来看,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守正创新是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中总结的成功经验。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毛泽东同志阐述了学习马克思主义要将其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更是向全党提出了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倡议。秉持着这一理念,我们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最终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守正创新是我们在发展中应始终不渝遵守的方针。

守正创新要求我们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本根”不能弃,首先,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要落实好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等,要加大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帮助全党和全体人民坚定信仰、树立“四个自信”。其次,要丰富内容供给,借助网络、数字化技术等新手段新方式实现新旧传播手段的有效融合,提升马克思主义影响力、话语权。

守正创新要求我们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也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创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充分证明,中国没有辜负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也没有辜负中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在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中,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不断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从而不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新的历史高度。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