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佳丽
8月20日,鞍钢本钢重组大会召开,消息一经各大媒体发布,全球瞩目。
鞍本重组,酝酿已久。
鞍钢是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本钢是辽宁最大的省属企业。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有百年历史的“双钢”,曾为国家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立下卓越功勋。然而,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这对“钢铁兄弟”却不得不在企业同域、产品同质、产业结构相近的现实面前激烈竞争。
基于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等需要,本世纪初,“鞍本重组”曾多次被提起。但十余年来,两者“在一起”的愿望始终“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和对鞍钢“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力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质效,大力推动鞍钢本钢重组。
敢担当、善作为,精心谋划,精准实施。10月12日,本钢集团工商变更登记完成;10月15日,鞍钢集团本钢集团揭牌,“多年想做而没做到的事”终于完成。
重组之后,“新鞍钢”粗钢产能将达到6300万吨,位居国内第二、世界第三,成为我国北方最大钢铁“航母”。足以载入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史册的鞍本重组,勾画出辽宁从钢铁大省迈向钢铁强省的产业格局,是我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成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重组背后的精神力量
两大钢企重组,绝非仅凭简单的股权结构调整就能实现。
4月15日,当省政府与国务院国资委宣布正式启动鞍本重组工作后,一些“老鞍钢”和“老本钢”,都在心里打问号:能成吗?资源要素如何分配、产业协同怎样完成,体制机制如何转变、情感理念怎样融合……
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
辽宁,红色资源丰富。这里是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蕴藏发展智慧,饱含实践经验。
鞍钢本钢,红色基因浓厚。作为我国优秀钢铁企业的代表,鞍钢和本钢不仅缔造了无数个新中国“钢铁第一”,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更积淀下了独特的精神财富,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薪火相传。
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鞍本重组的力量、转化为深化改革的动力。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省在重组过程中坚持党建和改革双轮驱动,积极推进“党史学习教育+重组”活动,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