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保管员到“海归技工”

辽宁日报 2021年12月11日

本报记者 刘大毅

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大专毕业后,下过农田,当过库管。最终,选择在技术岗位上稳扎稳打,不断精进,成了“大国工匠”中一颗闪耀的明星。他就是王硕。

2003年,王硕大专毕业后回到辽中老家,很快就成了沈阳世润重工有限公司的一名仓库保管员。不到一年,他便又当起了学徒,从零开始。

三年后,王硕不仅学会了普通车床的操作及三轴数控龙门铣的编程与操作,还凭借过硬的技术成为车间班长。

2007年,公司从德国引进一台当时世界上仅有三台的德国八轴HOFLER成型磨齿机,年轻好学的王硕被派驻德国参加培训。王硕不负众望,熟练掌握了在线检测及齿轮修形功能与设备维修调试,填补了设备操控技术的国内空白,成了名副其实的“海归技工”。2011年,王硕再次赴德国深造,学习德国六轴加工中心设备操作、软件编程、齿轮建模分析,并荣获加工软件工程师的证书。

凭借不断打磨的技艺和不断进取的匠心精神,这位80后青年开始助力企业迈向高端制造的“变革之旅”。

作为企业最年轻的技术工程师,王硕经常组织培训,将一身“武艺”倾囊传授,打造出一支技术过硬的核心团队。他们不仅攻关了多种复杂曲面的加工技术难题,促进了企业转型升级,还叫响了“中国制造”的品牌。

王硕说,他们曾接到一个订单,工期只有40天,要加工一种特殊的闭式叶轮,刚开始根本没有思路。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王硕带领班组讨论,用电脑软件进行加工模拟分析,反复验证可行性,一周时间,迅速敲定三套电脑验证的成功技术方案。

经过技改方案的创新,加班加点跟产,25天就加工完成了这个特殊的闭式叶轮。王硕不仅掌握了集日本五轴数控加工中心的操作、软件编程、工艺设计及数控设备维修于一体的技术,还带领团队完成了多个重要技术攻关项目,让世润重工一跃成为省级智能制造工厂。

“我很清楚,未来要面对的是高端制造市场,精度都十分高,所以我要带领我的团队不断探索和学习。”王硕说。

如今,王硕每天都在数控车间忙碌,他希望更好地利用国际先进设备制造出客户所需要的合格产品,为企业创造更多效益,同时也为沈阳装备制造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实现自身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