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兴业沃土

辽宁日报 2021年12月09日

(上接第一版)

一年来,通过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宣传引导、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教育培训、岗位锻炼、典型选树等专项活动,广大公务员宗旨意识、公仆意识、“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在工作中主动把“小我”融入振兴发展大局,讲格局、讲境界、讲担当,对标先进寻找差距,攻坚克难,笃定前行。

涵养好生态

优化营商环境,全省广大公务员不做“旁观者”,要做“局中人”。

在活动中,各地各部门坚持制度创新,削去手中权、去掉部门利,努力用新理念、新方法、新举措,把办不成的事办成,把能办的事办好,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生态。

“更精准地‘放’,放出活力、放出创造力;更到位地‘管’,管出公平、管出质量;更优质地‘服’,服出便利、服出实惠。”对于“放管服”改革的目标,广大公务员的共识越来越强烈。

一年来,我省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一网通办”主要数据指标持续提升,国家一体化平台累计归集我省办件1.09亿件,全国排名前进到第七位。109个事项实现“跨省通办”,198个事项实现“省内通办”,96个事项实现“省市联办”。工程建设审批事项比2020年减少41.3%。取消下放调整省级行政职权共计2262项,精简率达到52.8%。优化流程再造,全省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平均办理时间缩减79.62%。

一年来,我省法治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厘清权力边界,压缩寻租空间,我省出台《省政府部门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实现“清单之外无权力、清单之外无审批”。完善法规体系,各地区出台优化营商环境规章文件300余件。建设诚信政府,今年《辽宁省惩戒严重失信行为规定》出台,将政务、司法领域严重失信行为作为重点规范内容。政法系统从约束自己做起,提出“十个严禁”“三个不用找关系”,排查清理各类司法积案,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制度的“笼子”里运行。

“只有在法治环境下,才能形成公平竞争的规则和秩序,降低交易成本、维护信用关系,保障各种经济活动顺利进行。”广大公务员对此深有感触。

提升满意度

对待群众、企业的态度,是党的宗旨意识在日常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为群众、企业提供方便,是共产党员应有的本色。活动中,全省广大公务员重新确认自己的角色和定位,用心做公仆,甘当“店小二”,争做“主人翁”。

朝阳有个外来企业“帮帮团”,“团员”包括当地领导干部、部门负责人、“项目管家”、窗口服务人员。盘锦市兴隆台区行政审批局设立全程代办科,科室工作人员被企业称为“红色代办员”。

“项目管家”“代办员”,建立“亲”“清”政商关系,公务员有了新“头衔”。

“如今大家都在想‘我应该干点儿啥、还能干点儿啥’。”提升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正成为全省公务员的价值追求。

各地各部门积极制定优化营商环境具体措施,想方设法解决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省普遍开展“局长跑一趟”“一把手进大厅、坐窗口”活动,了解办事“痛点”“堵点”。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选取117户龙头企业作为重点联系服务对象,明确专人对接。省审计厅实现营商环境建设专项审计常态化,促进降费等优惠政策落实,推动企业账款清欠。丹东市在全省首创“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让烦心事有人帮、有人管。锦州市建立“惠企一站通”,市场主体诉求“一键提交”。

“把方便留给群众,把麻烦留给自己”,实实在在提升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打造全省第一批809个“政务服务驿站”,高频便民事项实现家门口办理。沈阳市10473名干部深入16617家企业,“点对点”送达惠企政策;大连市打破部门职责边界,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葫芦岛市启动“零证明城市”改革;沈抚示范区自主研发“零填表”系统,企业开办7个环节3小时内办结……

一个地区营商环境如何,市场主体和群众的感受最直接。见证并参与《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制定的辽宁省云南商会会长彭琨,感慨“辽宁营商环境今非昔比”,“公安、司法等部门经常主动上门服务,有事时随叫随到”。

“到2025年,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新突破,营商便利度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我省已设定目标,并作出郑重承诺。“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活动持续开展,必将让各类发展要素更加顺畅地向辽宁大地汇聚,必将让更多的企业扎下根来、茁壮成长,让广大群众稳下心来、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