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为钥谋“智”变

辽宁日报 2021年12月08日

(上接第一版)

在原材料产业领域,我省正不断致力于改变“炼”有余“化”不足、“粗”有余“精”不足的现状,把“短”拉“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盘活“原字号”的支点。

一车“环氧乙烷”原料从辽阳石化出发,不到10分钟就能到达紧邻的辽宁奥克,并在这里经过精细加工成为环保建材,被客户拉走,应用在全省各地的高楼大厦上。在辽宁,这样的“链”,还有很多,并在逐步集结成“网”。

让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把集中于资源的“大脑袋”抻成有“腰身”、能“舞动”的长链条,走出从原料到产品的黄金大道,一个以本地龙头企业为主体,配套企业“众星拱月”的产业集群生态圈正在形成。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找准出路的辽宁“老字号”“原字号”,正在逐步散发出前所未有的魅力。

呵护嫩芽

让“小家伙”变为“小巨人”

沉睡的大地,总是被破土的嫩芽唤醒。萌芽虽弱小,代表的却是发展的希望。

一组数字,折射出我省振兴的趋势。

1月至9月,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50%,服务器产量同比增长93.8%,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增长48.5%。

1至8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81.7%和10.3%。

1月至9月,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7倍,医药制造业投资增长67.3%。

众多大幅增长的百分比背后,透露出一个共同规律:经济竞争,唯“新”不破。

如何“上新”?

追随大势,与“数”同行。

优化顶层设计。年初以来,《数字辽宁发展规划(2.0版)》《制造业数字化赋能行动方案》等系列政策接连出台,为企业耕“云”种“数”、向“智”转身指明方向。

夯实“数字底座”。截至目前,全省已开通5G基站3.5万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达到19个,居全国第七位,“星火·链网”超级节点落地沈阳,重点培育了33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企业近3万户,连接工业设备近30万台。

助力支撑项目。年初以来,沈阳新松、东软项目成功揭榜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辽宁鲲鹏+昇腾生态创新中心正式上线,沈阳、大连建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平台、华录(大连)数据湖项目顺利落地……

向“深”里走,往“高”处行。

近日,国家工信部公示了制造业单项冠军第六批遴选企业名单,10家辽企入围。之前,我省还有14家企业获此殊荣,总数位居全国第五。

从引导企业走向“专精特新”,到培育企业成长为“小巨人”,再到变身“单项冠军”“配套专家”,我省通过梯度培育让“新字号”不断深耕赛道、增加科技含量,蓄力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截至目前,我省已累计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1家,累计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产品(技术)共4000余项。

尊重“小家伙”,培育“潜力股”。

从客观规律看,新兴产业在建设伊始总是面临投资周期长、投资多、体量小、见效慢、抗风险能力差等瓶颈。

今年,我省出台《关于加强工业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和管理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推动国家融资担保降费奖补资金惠及担保机构50余家;连续举办多场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交流会,侧重为中小企业解难题。

时光滑过“钢轨”,思绪飞向“云端”。路径清晰、方法明确的辽宁号振兴列车,正向着新的征程呼啸奔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