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工业“筋骨”挺发展“脊梁”

——朝阳高新区以创新实干推动高质量发展纪实
辽宁日报 2021年12月01日

佛瑞达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房占武摄

这方沃土,山清水秀,物华天宝。这方热土,风生水起,流金淌银。

深秋时节,笔者驱车来到位于朝阳市龙城区的朝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映入眼帘的是气势恢宏的产业新城、宽阔笔直的园区大道,一排排整齐的标准厂房洋溢着现代化气息。那高耸的塔吊、穿梭的工程车、轰鸣的马达、飞速运转的机床,让人看到了龙城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希望,听到了龙城经济疾速前行的铿锵足音!

朝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朝阳高新区)于2011年12月晋升为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73平方公里,现有规模以上企业57户,高新技术企业33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户,瞪羚企业3户,雏鹰企业7户,科技型中小企业69户,上市企业5户;拥有国家级创新中心1个,博士工作站1个,省级研发中心和实验室28个。

年初以来,高新区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朝阳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进一步明确朝阳高新区奋斗目标,坚定奋斗方向,突出工作重点,激扬创业精神,着力打造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导区,以晋升国家级高新区为驱动,在奋力实现蝶变跃升、跨越发展的浪潮中扬帆济海一路高歌。

1月至10月,朝阳高新区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实现产值201.1亿元,同比增长36.05%;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6个百分点,排名全市第三。预计年底,规模以上工业可实现产值230亿元,同比增长25%;增加值实现50亿元,同比增长13.4%。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0.75亿元,超计划任务1.15亿元,完成序时进度的112%,同比增长80.3%。预计全年可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3.9亿元,超计划任务4.3亿元,完成序时进度144%,同比增长118%。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2.2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

一组组鲜活的数据就像跳动的音符,演奏出园区发展激昂澎湃的乐章,一份份鲜明的对比记录着朝阳高新区人实干奋进的脚步,他们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用青春和热血点亮园区发展的高光时刻。

聚焦产业招引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产业招引是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朝阳高新区坚持产业兴园,强力推进招商,引进战略新产业,梯度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产业特色更加鲜明,产业格局更加放大,正加速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地挺进。

为了加快产业项目招引,朝阳高新区积极转变思路、创新方法,构建了“党政领导带头抓、园区具体抓、部门协力抓、飞地项目镇街抓”的招商格局。成立了重点区域招商中心,聘请3名专业人员任招商服务中心副主任,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实行驻点招商、推门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主题招商。大力发展军民融合、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成功引进加华军民融合电子信息产业园、嘉寓清洁能源等项目。大力引育科技型企业,成功引进佛瑞达高性能膜基地、光达化工锂电池电解液升级改造等项目。大力发展壮大数字经济,加强5G基础设施建设,成功引进前行58科创数字新经济产业园、矿联网数据中心等项目,浪马轮胎等一批规模以上企业率先进行了生产线改造升级,森硕钢构、都城钢构等传统企业纷纷与上海新时达、知象光电清研同创等多家企业形成战略联盟,研发生产了码跺机器人、制订了非标金属件智能焊接解决方案,走上了智能工厂的新发展之路。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紧紧围绕现有企业,于细微处用功、在关键点发力,为入库的16个“老字号”、14个“原字号”、18个“新字号”企业搭建了离岸创新中心、产业引导基金等“六大平台”,邀请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高校深入企业调研对接科技创新需求,集聚技术、资金、运营、市场、载体等资源,整合相近产业要素,推动企业实现要素保障、资源共享、战略合作、转型升级。浪马轮胎国家级研发中心和5G数字智造项目已申报“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工厂,加华电子等10家企业顺利通过“两化融合”评估。通过租赁、收购、资本注入等方式促成立塬公司与正威集团、北京中泽集团与朝阳重型集团、上海新时达与都城钢构实现了全面战略合作,一批停滞多年的老企业浴火重生。大力引育现代物流项目,加快建设辽冀蒙区域性物流中心,成功引进亚琦现代物流分拣中心、西商辽冀蒙农产品冷链物流园、人民康泰仓储等项目。

同时,为了确保项目招引质量,朝阳高新区实行项目预联审机制,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园区产业定位和环保要求的项目一律不准入园,严把项目准入关,牢牢守住高质量,从源头上坚决遏制“两高”项目入驻,并清退了4个涉嫌“两高”项目,逐步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

思路一变天地宽。在新理念、新模式的引领下,朝阳高新区招商的形势越来越好,招商的质量越来越优。包括投资10亿元以上的嘉寓朝阳新能源有限公司150MW风电建设项目、投资5亿元以上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53所特种材料产业基地项目和朝阳重型机器有限公司9万吨重型设备及新能源装备生产线项目、投资亿元以上的前行58科创龙城数字新经济产业园项目和辽宁隆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汽车零部件再制造项目在内,高新区目前共签约落地项目22个,总投资33.48亿元,项目签约的数量、体量、质量逐年上升。

聚焦项目建设强化高质量发展支撑

重大项目是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朝阳高新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担起龙城经济发展主引擎的殷殷重托,项目建设的速度比任何时候都快,项目推进的力度比任何时候都大,目前已开复工项目41个,总投资88.32亿元,其中纳入省市重点项目6个,完成投资34.6亿元。

朝阳高新区牢牢抓住当前项目建设的黄金季节,时时以项目建设为先、处处以项目建设为上、事事以项目建设为重,真正将园区打造成项目建设的重要平台。一是全力以赴跟踪抓好开复工项目。对北京嘉寓150MW风力发电、鑫丰精密铸件、隆运环保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西商农产品冷链物流园等15个新开工项目,对惠宇智能科技高性能膜、中源防务舰船灭火装备、中电电力电线电缆、鑫运达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等25个复工项目,强化要素保障,确保完成当年投资计划。二是全力以赴跟踪抓好即将投产项目。对鞍钢再生资源、富美康中药饮片、同贺药业二期等15个即将投产项目,加强组织调度,确保项目如期投产达效。三是全力以赴跟踪抓好签约未落地项目。对北京衫与裤服装生产、辽宁科建新型建筑材料、辽宁新高地现代仓储物流等7个近期签约未开工的项目,定管家、定时间、定目标,确保早日开工。四是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入统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北京嘉寓新能源光伏组件、尚泰药业中药饮片等入统项目21个。五是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升规工作。建立了40户“小升规”企业和5户“规升巨”企业培育库,截至目前,已完成“小升规”企业1户,预计年末可完成“小升规”企业16户。

这些举措的实施,仅仅是朝阳高新区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写照,在年度计划中,一串串时间进度条,不断刷新着项目建设的“园区速度”。

聚焦营商环境增添高质量发展动能

营商环境是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朝阳高新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承接省、市下放审批权限,通过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创新审批方式等多项改革,实现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能再提速,真正做到园区的事情在园区办结。

朝阳高新区深入落实营商环境改革的一系列举措,吸纳更多高质量项目入驻。一是实行“多评合一”。投入180万元完成了龙城区704平方公里的全域地形图测绘,投入314万元完成了高新区73平方公里范围的环评、水保等9项区域评估,测绘和评估成果均对所有落地项目免费共享。二是实行“项目审批零收费”改革。已有人民康泰、开帷电力、顺兴门窗等78个项目享受免收文物勘探费政策。三是实行“全程代办”改革。成立了项目代办办公室,制作了代办服务手册,确定了军工光电装备、现代医药物流等30个项目的代办员。四是建立“项目管家”直接负责制,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包保项目工作机制,实现“项目管家”全覆盖,提高项目服务能力,解决企业难题,传递政策信息,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营商环境就是软实力。如今的朝阳高新区已经成为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一张亮丽名片,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服务底色已越来越足。

聚焦基础设施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石

基础设施是园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力。朝阳高新区始终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的突破点,大手笔投入,大力度建设,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给园区企业带来了满满的获得感。

朝阳高新区先后投资9亿元建成七道泉子西街、黄河西路、西山线等12条园区道路,敷设管网34.6公里、架设电力线路16.3公里,实施绿化工程9.9万平方米,建设污水处理厂1座,安装路灯146基,园区基础设施实现“七通一平”。全力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朝阳高新区标房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标房总面积6万平方米,现已入驻长川制靴、尚格服饰、辽宁健德等项目25个;二期标房总面积4万平方米,现入驻博艾格、人民康泰、安徽恒利等项目6个;三期标房总面积8.65万平方米,现入驻上汽红岩、中电电力、国药家赫、黑果花楸等项目7个。

按照“让园区的每一寸土地都生长出绿色和效益”理念,朝阳高新区实施“提质、增效、复绿”三大工程,推进园区园林化、绿化,全面盘活土地存量,提高园区综合效益,着力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生态园区。

积土为山,积水为海,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的签约落地见证了朝阳高新区人奋斗向前的足迹。一份份努力,一份份付出,汇集成朝阳高新区创新创业创优之路上的累累硕果。一个个梦想,一次次拼搏,书写了朝阳高新区发展史上无愧于时代的华彩篇章。

昂首阔步新征程,携手再创新辉煌。沐浴党的百年光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朝阳高新区立足优势,乘势而上,依托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的厚实基础,全力建设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示范区,全力打造电子信息、冶金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谱写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房占武孙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