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纳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项目

学科联手破解红山文化诸多问号

辽宁日报 2021年11月30日

牛河梁遗址考古现场。(资料片)

本报记者 吴 限 朱忠鹤

核心提示

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省文物保护中心)、牛河梁遗址博物馆等10家文博机构和高校院所开展的“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项目,正式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纳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这是截至目前,国家文物局批准的东北地区唯一一个纳入“考古中国”的新石器时代研究项目。

纳入“考古中国”后,对红山文化的研究与以往有哪些不同?考古工作者将围绕红山文化破解哪些问题?……11月29日,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该项目秘书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郭明。

记者:从1921年红山文化遗存被发现,到1954年红山文化被命名,再到之后牛河梁遗址群的大规模发掘,在这百年时间,应该说一代又一代的考古人和研究者一直在持续关注着红山文化。那么,这次“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与以往的红山文化研究在方式、方法上有哪些不同呢?

郭明:纳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项目,意味着对红山文化的研究不再是某个地区、某个部门的工作,而是站在国家这个更高层面上的一个持续性的工作,这是不同之一。

再有就是,此次研究将打破地域局限和学科界限,努力推动跨区域、多学科、多行业合作,支持考古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深度融合,培育更多的交叉学科、新兴学科,推动现代信息、遥感、计算机、大数据技术及设施设备运用到田野考古、资料共享和分析研究工作中,最大程度提取、解读古代遗存保留的各类信息。未来,我们将把红山文化放在中华文明起源和世界文明比较研究的视野中加以研究,更加注重区域整体研究,拓展学术视野。

同时,“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亦关注考古资料整理、报告出版、公众考古、出土文物移交、考古成果宣传推介等公共文化服务。未来,我们会积极响应国家文物局的号召,将考古发现和学术研究成果及时向社会公布,推动文物资源活起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记者:在具体操作上,怎样实现跨区域、跨学科的合作呢?

郭明:“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专家指导组和秘书处均设在我省新组建的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辽宁省文物保护中心)。首先我们将在项目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贾笑冰研究员的总体统筹和学术指导组的指导下,建立项目内部人才交流和培训机制,以定期会议、互派专业人员参与发掘现场研讨等方式,促进人才交流合作。红山文化的考古工作,是不同学科、不同部门的合作,未来会定期召开子项目带头人会议,项目带头人集中起来讨论问题,为考古发掘和后期研究做好统筹规划。

其次依托“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团队,成立“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加强与国内外科研基地等互融互通,提升我省红山文化研究的影响力,为红山文化遗址申遗奠定良好的学术基础。

记者:除了方式不同外,在具体研究内容上,“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与以往的红山文化研究相比,有哪些不同呢?

郭明:最大的不同是此次研究将重心放在对“红山文明”的研究上。现在,学界已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满天星斗”的说法形成共识,作为中国北方地区璀璨明珠的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的形成格局中到底发挥着怎样作用、红山先民是否已经迈入文明社会、红山文明与中原地区的文明相比有哪些异同等,这些都是此次研究的重点。

换句话说,就是此次研究要较之前更为深入、细化,通过刚才说的跨区域、跨学科的全新方式,我们将对红山文化及其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有一个更为系统、全面的研究。此次研究有望破解红山文化诸多未知问题。

记者:红山文化中的诸多文化因素,如崇玉重礼等中华传统文化因素,是中华5000年文明形成的重要见证,中华文明中的一些重要特征可以追溯至红山文化。这些内容也会成为此次研究的课题吗?

郭明:会的。“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项目设立了5个主要研究课题,从聚落特征反映的社会变迁、礼制的形成、资源分布、生业形态、手工业生产发展等多个方面深入探讨红山文化社会的发展与演变,以期了解红山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区域特征。

我们希望通过重启红山文化考古,系统调查和重点遗址考古发掘,获取一批推进红山文化研究的新资料。同时,整合旧有资料开展红山文化综合研究。通过一系列田野考古和资料整理研究工作,从多个角度认识红山社会文明化的进程和动力,总结辽西地区文明起源的特征,讨论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贡献与意义,认识多元一体中华文明中的“红山元素”,丰富并完善中华文明起源的理论体系。总而言之,我们的研究目标就是期待通过我们的研究能够离古人近一点,再近一点。帮助我们拨开历史尘埃,还原过往的真实瞬间,从而知道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

词条

考古中国

2017年,国家文物局启动了“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意在通过持续系统的考古工作不断加深对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和价值的认识,推动各级文物部门、考古机构和高校,谋划人类起源、文明起源、国家起源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的重大研究项目,以考古实证中华文明延绵不断、多元一体、兼收并蓄的发展脉络。

“考古中国”将以设置宏观的学术研究方向,引导围绕学术目标确立考古发掘的技术路线,搭建研究框架,组织人员队伍,选择考古发掘遗址和调查区域,制定分工方案、工作计划和实施步骤,明确考核指标等,促进田野考古工作与学术研究紧密契合,全面拓展考古学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采用的是开放式申报,不限制申报时间,成熟一项、批复一项。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1项研究项目获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项目申报工作于2020年9月启动,2021年11月获批,预计于2025年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