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要做到“有数”“识数”

辽宁日报 2021年11月29日

​史冬柏

2021年收官在即,各地各部门在全力冲刺任务和目标的同时,也开始了对全年工作的总结盘点。“拢账”,数字是关键。然而,看似简单的“123”,想要统计准、研究好、分析透,其实并不是件简单的事儿。这项工作做得怎样,既反映着作风,也考验着能力。

数字,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切片”。纷繁复杂的“报表”中,既有亮点、又有痛点,既有态势、又有趋势。如何透过各项指标的多与少、增与降,找到联系、发现本质、作出决策,是一项基本功、一堂必修课,也可以说是一门学问。所以,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是研究数字的行家里手,成为“数据控”,做到手握“明白账”,不当“糊涂官”。

要“有数”。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对自己的工作领域做到底数烂熟于心,是一条基本要求。哪些数字还叫不准,不同渠道汇总上来的数字之间有没有矛盾、是不是“打架”……但凡在工作中碰到数字,绝不能以“差不多”视之、处之,必须敏感、较真,一抠到底。工作做实,要用数据来说话,摒弃大而化之、笼而统之,绕来绕去在概念里打转。当然,要摸清底数,不能只盯着报上来的材料,还得沉下去、走基层,通过企业的生产运营、群众的切身感受,去充分验证“纸上数据”的真实性、可信度。

要“识数”。所谓“识”,就是看得清、看得准、看得透。概言之,让数据来讲理。这就要求我们既听懂它说的“白话”,看到数字反映出来的直观内容,又听懂它讲的“暗语”,善于透过数字把握其背后蕴含的深层次结构性关联、规律性演化走向,做到见微知著,晓“质量”、懂“含量”。当然,要成为能“看门道”的行家里手,前提是进行大量学习,既要深研经济学、金融学等方面的知识,又要深耕所从事的专业,更要观大势、顾大局、谋长远,这样才能炼就一双“火眼金睛”。

某种程度上说,数字是一切工作的起点,只有心中真有数、有真数,措施才会精准,目标才会明确。心中有“数”,其实是心中有“责”、心中有“民”,务必严之又严、细之又细、慎之又慎,切莫因一“数”之差,误了发展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