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活了很久很久的树》
《请教机长》
《丝路风云》
丁春凌
《丝路风云》
看这本书,是因为最近沈阳下的那场暴雪,在网上浏览有关中国气象历史方面的各种资料,想搞清气象历史极值,结果找到了中国气象奠基人刘衍淮这个人。走神儿就去查一下他都做过些什么,想知道中国西北科学考察是怎么回事。然后发现,一点儿没失望。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1927年,瑞典人斯文·赫定受德国汉莎航空公司资助来中国探索新航线,但这次西北考察遭到了中国学术团体的强烈抵制。几轮磋商后,双方组建了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
考察团一行几十人,有中国人、德国人和瑞典人。此行要获得的资料以气象、地磁等探测数据为核心,考察团先后在额济纳、葱都尔、迪化、库车、若羌等地建立了气象观测站,获得了西北气象观测的资料。19岁的刘衍淮当时是北京大学理预科二年级的学生,作为气象观测生,被招进考察团。
《丝路风云》,就是“团员”刘衍淮的工作日记。
1927年5月10日,刘衍淮离开北京到达包头。5月25日,开始记录沿途气候。大家轮流值班,每天晨7时、午后2时、晚9时,固定观测;每个月末、月初,把完成的月表寄往迪化和南京;外出活动,要在午后2时前赶回,一旦错过观测,就会懊悔;填错了月表,也要到邮局将信件追回……
西行3年,刘衍淮写日记1077篇,速写200多幅。每到一处,他都会详细记录当地民俗民情,包括节日、饮食、教育、娱乐、税收、农业种植、百姓生活场景。因为临行前,考察团常务理事刘半农嘱咐:要把所见所闻都详细记录下来,有些事当时看可能没什么用处,以后却可能有大用处。
刘衍淮没有辜负。
翻开刘衍淮的日记,你能想见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西北最真实的模样。具体而微。
《请教机长》
所有交通工具中,我最不喜欢飞机。以至于每次要坐飞机出行前,我都会有轻微的焦虑。
尽管统计数字早就证明,飞机是世界上安全系数最高的出行工具。
可是,但可是……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名经验非常丰富的机长,他从最基础的飞机知识讲起,比如飞机滑行多久起飞?机舱降压会怎样?为啥飞机窗户比巴掌大不了多少,就不能再大点吗?调直座椅靠背、收起小桌板这些动作干吗用的?萨利机长事件中,那些被“封神”的细节,有多少是常规操作?
飞机上大大小小的问题,机长都360°没死角地给出了解释。合上书,我明白了,飞机上的烦琐安排都有它的深意——为了每一次的安全飞行。
这种书,我认为应该放在飞机座位上,坐飞机的时候,拿起来,更有临场感。
当然,我最爱看的还是书中那一系列惊心动魄的飞行事故解析。
机长文笔幽默,这个让我挺意外。
可惜,这本书,没有图。
《那些活了很久很久的树》
一场雪,院子里的银杏、小叶朴、五角枫的叶子就落光了。
草木一秋。
《那些活了很久很久的树》在讲一些树木科普知识的同时,也在教你观察自然的方法。
书里一共提及了红豆杉、樱树、油橄榄、柏树、橡树、白蜡、杨树、冬青、白桦、榆树、柳树、松树和苹果树等17种树,都很常见。
除了信息量,书中的一些故事,挺有看头儿。比如欧洲现存最古老的树是红豆杉,有的比金字塔岁数都大;地中海地区的有些橄榄树,也有活了1000年的;柏树的拉丁文名是“永生”,是一种殡葬用树,有好事者不讲“武德”,弄来柏树种在自己家门前,被邻居告上法庭……
what?西方人也讲究这个?
书里说,冬天最晚落叶的是白桦,这个让我很向往。明年开春,打算在院子里,种下一棵。
好吧,就说到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