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战国墓让我记忆犹新”

辽宁日报 2021年11月29日

本报记者 朱忠鹤

虽然已经过去了60多年,但今年87岁的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冯永谦,对当年发掘沈阳热闹路战国墓的一点一滴仍记忆犹新。老人从书房里拿出了当年的工作记事本,上面清晰地写着墓葬发掘时间:1958年。

当时,冯永谦所在的单位是东北博物馆文物工作队。接到群众报告后,大家特别高兴。“因为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在沈阳地区发掘战国墓,让我记忆犹新。”冯永谦说。

这座墓葬位于一片居民平房区里,距离冯永谦的单位并不远,大家每天早出晚归,大约用一周左右的时间,就完整发掘了这座战国墓葬。

“当时,我还是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参加工作没几年,能参与这座战国墓的考古发掘,觉得挺难得。”冯永谦回忆说,虽然这是一座战国时期的平民墓葬,但在椁北侧的壁龛里,发现了5件陶器。

“出土的这些陶器都是明器。最开始大家都认为‘双耳陶锅’是陶盘,后来觉得不对,因为这件陶器比陶盘的尺寸要深,所以认为是双耳陶锅。这组陶器中的陶匜就是咱们老百姓常叫的‘水瓢’。这么看来,这一套明器都和生活相关。”冯永谦说。

让冯永谦老人记忆深刻的,还有残留在墓葬旁边、在地表土以下的土垄痕迹。他说,这座战国墓葬当时是埋在田地里的,或许田地就是墓主的。

这座战国墓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意义,那就是有助于确定战国时期的沈阳作为侯城的大体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