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晓玲
城市魅力,在山水,更在人文。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成果和体现;文化,是一座城市最强的软实力和竞争力。
当下,很多地方都在建设文化强省、文化强市,更不惜举全省、全市之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这是为什么呢?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这一核心原因不需赘述。不能忽略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当下是发展文化,让“软实力”成为“硬支撑”的绝佳良机。
在新的发展形势、发展格局下,人们的文化需求空前高涨,文化消费已经从功能属性升级到精神属性,人们渴望着与历史产生更多交互、与环境进行深度交流。庞大的需求方诉求已打开端口,向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文化环境的供给方释放出强烈信号。
抓住这个契机,需要城市更大决心的“破”与“立”。沈阳艺术节连年“出圈”、渐成模式,根本动力就在于勇于打破体制、专业、形式等条条框框,实现多门类艺术联动,创造出多种跨界艺术形式,让人才走得进来、上得了台,让艺术飞入千家万户。
抓住这个契机,需要尊重市场规律和更精准有力的执行。找准文化原点,立住顶层设计,搭起机制、体制、政策架构,拉开产业布局……政府就可以从文化建设的“靠前”位置后移再后移,让市场发挥应有的作用。唯有如此,文化才能真正实现强市。
抓住这个契机,需要每个人的参与。文化建设最终留下来的,不是一堆书,而是一群人、一种精神。文化来自于理念、细节、行动,经过长时间沉淀,会“结晶”出集体人格。比如,我们大多喜欢合作完成一件任务、一起努力突破一道难关,这就是集体人格,就是文化。所以,你我的言行、习惯、品格都将成为城市文化、城市精神的组成部分,文化强市的最终成果也必将呈现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