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刚
11月21日,今冬又一场雪如约而至。似乎是上一场大雪让家长们记忆犹新,“明天得早起给孩子学校扫雪去”的内容又在朋友圈里活跃了起来。
上一场大雪,在学校的号召下,家长们自愿挥锹扫雪的场景和“20年前扫雪的就是我们”的感叹一时成为热搜。为了让像自己20年前那样大的孩子们能够早日恢复上课,家长们20年后再次重现了当年集体扫雪的场景。类似的情况还有“20年前到学校擦玻璃的也是我们”“20年前到学校大扫除的还是我们”,于是有人感慨,这届家长真的是“劳动最光荣的一届”。
但另一方面,却也正是这届孩子的缺失。德智体美劳,劳动教育并不是新名词,曾几何时“劳动最光荣”是孩子们诵读的歌谣。但随着学生课业负担的加重,劳动教育一度淡出人们的视野。
而如今,随着国家对学生劳动教育的高度重视,劳动再次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今年印发的《辽宁省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若干措施》中明确,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其中,明确规定,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而校园劳动实践又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
那么,面对今冬的密集降雪,为何不让也如当年家长们一样大的孩子们上一堂扫雪的劳动课,上一堂真正的劳动课呢?
说到扫雪,绝不仅仅是打雪仗和堆雪人那样简单。首先孩子们要学会正确使用劳动工具和注意劳动安全,学会如何能有效而安全地扫雪。曾有学校在组织扫雪中,因学生缺乏劳动安全常识,导致冻伤双手险被截肢的消息成为热搜,可见扫雪是需要劳动常识的普及和教育的。
此外,通过扫雪孩子们可以学会如何分工协作,如何加强团结,如何成为一个集体劲往一处使才能打赢“雪仗”。通过在户外扫雪,还可以提高孩子们的体质,增强孩子们的体魄,反过来对提高课堂学习的注意力也大有好处。
而最为关键的是,通过扫雪等校园劳动,让孩子们养成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的好品质,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中国新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