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大毅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做的事情不简单。”作为南航北方分公司飞行部飞行安全技术室主任,董景明经常这样提醒新入行的同事,他还特意叮嘱他们,有时间尽量深入学习气象学等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己业务能力。因为只有更加专业,才能把安全和信任通过每一次平稳的起航和着陆传递给每一位旅客。
董景明飞行技术精湛,在同批飞行员中第一个成为机长,同时也创下公司最年轻机长的纪录。他多次成功处置险情。2016年,在一次执行沈阳到北京的航班任务时,起飞爬升阶段左侧发动机突然出现故障,参数极为异常,飞机剧烈抖动,方向也很难控制。董景明凭借精湛的技术能力、过硬的心理素质,第一时间判断出是发动机喘振问题,立即作出正确反应,收油门到慢车,采取措施控制住飞机状态,避免故障进一步恶化为发动机空中停车,成功化险为夷安全落地,避免了旅客生命财产损失。
2017年,南航引进全球第一批空客新机型,董景明作为带队机长远赴德国执行“接机”任务,在试飞中觉察到飞机的新型发动机有细微不稳定,如将这样一架近4亿元人民币存在隐患的飞机引进国内,会给飞行安全和国有资产带来重大风险。为维护国家利益,他与空客公司严正交涉,拒绝接收有隐患的新飞机。后续他也积极协助空客公司技术人员一起分析原因,研讨解决方案。经过半个月的沟通协作,完美解决问题,最终不负使命,成功将最新型飞机安全带回国内。
飞行技术发展较快,要求飞行员不断更新飞行理念,掌握新技术。董景明积极探索飞行训练工作新思路,组建飞行部培训组,建立了飞行培训新体系,制定《飞行员一体化培训课程》,涵盖数百课题以及上千课件,统一规范了飞行员成长的标准培训课程。他还梳理各类纷繁复杂的运行资质,完成了《标准操作程序50条》等几十项建章立制的工作,组织开展飞行技术培训和研讨500多场次,培养了一支“思想好、技术精湛、作风优良”的专业飞行队伍,该队伍创造了东北民航业内326个月的最长安全飞行纪录。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神州大地,南航北方分公司紧急运送援鄂医疗队和医疗物资。援鄂包机任务时间紧、责任大、风险高,董景明冲在抗疫第一线,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摆渡“最美逆行者”的重任。
凛冬逆行,只为护一城周全,董景明细致研究航路天气,研判风险点,做好充足预案,以确保飞行安全,争分夺秒把医护人员运送到位。当他充满深情的机长广播在客舱中响起:“很荣幸能与各位一起踏上逆行的征途……等你们凯旋的那一天,我接你们回家!”客舱里很多人热泪盈眶。
当国内疫情缓解,董景明又主动申请执飞国际航班,穿上厚重的防护服、戴上护目镜,接回滞留海外的同胞。疫情期间董景明和同事们共保障包机任务25班,运送辽宁援鄂医护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3081人次,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