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镜头定格岁月

辽宁日报 2021年11月15日

《毛姆传》

《艺术品的衰老》

《俺爹俺娘》


丁春凌

《俺爹俺娘》

特别喜欢这个书影。

老迈的爹娘,拄棍儿站在山腰,脚下是弯曲的乡间土路,远处是他俩生活了72年的天津湾村。两个老人背对着我们,像是在眺望过往,又像是在歇息低语。

这是焦波用镜头为父母留下的瞬间。

从1974年到2004年,30年的时间里,焦波给爹娘拍下了1.2万张照片,这是其中的一幅。

俺爹俺娘啊!

成亲时,爹虚岁17,娘19,到离世时,两人刚好是白金婚。70年一起生活,你不用脑补有多甜。爹长得黑,娘个头矮。爹大声吵,娘不语。娘病倒,不会做饭的爹,粗枝大叶地弄熟一口后,就坐在娘床前。两个人细细碎碎地说着话,家里家外,村前村后。车马慢哪。

《俺爹俺娘》里,焦波精选出120幅照片,配上20万字朴实的照片“说明”,尽可能拼出了爹娘生命中最后30年的生活图景。琐碎、杂多,却温暖人心。

我翻看这些照片时,马上想到自己的父母,他们也80岁了,我给他们留下多少张照片?

很惭愧。

而焦波,却用自己的镜头将父母定格,永远留了下来。一个人的家族记忆和乡村岁月,甚或乡土中国,一并有了清晰的模样。

《艺术品的衰老》

这书一搭眼,很化学。尤其第四章,写的都是颜料和画作,铅丹、石青、普鲁士蓝、碱式碳酸铜与树脂酸铜……

看的人一头雾水。

沉下心,又发现,书里小标题起得虽然专业,行文却没那么学院腔。比如讲到石青,这是一种常见的蓝色颜料,曾被大量用在石窟寺的壁画上,但是,石青不够稳定,特别容易变成孔雀石——一种绿色颜料。经他一讲,我想起17年前在莫高窟看壁画时,那无处不在的绿色,当时画工用的很可能是蓝色。

这本书主要介绍的是艺术品的老化及修复。现今存世的艺术品,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老化和缺损。也就是说,我们平日里隔着玻璃看到的那些绝世珍品,多数经历过重绘、清理、裱褙、熨烫甚至火灾,它们变暗、褪色、开裂、剥落的过程,咱们没察觉到。

我就是冲着艺术品背后这些有意思的事儿去的。

不过,西方颜料各种褪色、糊成一片时,中国的墨汁却能长期保持黑色,不会粉化,也不会剥落,以自己罕有的色牢度与耐用性闻名于世。

骄傲不?

《毛姆传》

这本书有个副标题:毛姆的秘密生活。

谁不喜欢八卦呢?特别是毛姆的。

毛姆自己也爱八卦别人。他的《巨匠与杰作》,列出了他心中最佳的10本小说,并进行了点评。毛姆说:一个作家能写出什么样的作品,取决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想要弄懂一个作家的小说,就得知道这个作家的边边角角。于是,他八卦地在这些文学评论中写简·奥斯汀、巴尔扎克、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作家的生活私事,毒舌、有料。

这本书的作者赛琳娜·黑斯廷斯是布克奖的评委,曾是《每日电讯报》的资深记者,很会写,也很知道读者最想看什么。

赛琳娜掀起小说写作的帘幕,毛姆的多重秘密生活晒到读者面前:童年口吃导致毛姆一生都自卑,不爱和人打交道;他不喜欢西莉却和她结婚,玛莱斯科别墅里那既像天堂又似地狱的堕落生活……

你能惊掉下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