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辩证看待我省经济“形”与“势”

辽宁日报 2021年11月14日

孙大卫

不久前公布的我省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数据显示,面对诸多不利因素,全省经济呈现稳定恢复、稳中向好态势并持续巩固。与此同时,部分指标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引发了一些担忧。

面对波动的经济数据,笔者认为,还是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目光去审视,既观当下的“形”,又察长久的“势”;既直面“忧”,更要看到“优”。

发展是螺旋上升的曲线,既要看态势,更要看趋势。受到同期基数和外部环境影响,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出现前高后低的形态,这与全国是一致的,是正常的。而且,我省与全国平均增速的差距在逐步缩小,甚至数字产业增加值等指标增速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十分难得。

企业是经济社会的基础细胞,既要看指标变化,更要看数字内涵。从创新潜力看,前三季度,全省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1.9%。从市场主体看,新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2800家。从企业利润看,前8个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高出全国31.9个百分点……这些都表明,市场主体对发展的信心在增强、政策的红利在释放、环境的改善在加快。

结构调整,既要看方向,更要拼耐力。年初以来,辽宁蓄力书写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40个工业大类中34个保持增长,增长面达85%,说明整体变好的态势没有变。其中,新能源汽车、服务器行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幅度较大,说明新动能正在积聚。前三季度,沈阳、大连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均领跑全省甚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表明两个“龙头”的支撑、拉动作用在增强,要素集聚能力在提升。

一系列数据表明,我省经济质量在提升、结构在优化,积极因素在聚集、新动能在成长,尤需我们继续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既不盲目乐观也不妄自菲薄,既不急于求成也不松懈怠慢。只要全省上下按照“规划图”“任务书”,一步一步去推进,一件一件抓落实,振兴之路就会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