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东北陆海新通道的五大目的

辽宁日报 2021年11月12日

▶发挥锦州港龙头作用,加强东北四省区区域合作

推动锡赤朝锦陆海新通道建设,是中发〔2019〕37号文件作为东北振兴的重要任务提出。东北西部各市(盟),地域相邻、资源互补、产业关联、文化相通,在历史渊源、经济合作、社会发展等方面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有区域经济合作的天然条件、深厚基础和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推进东北陆海新通道建设,对于加强东北四省区区域合作,发挥锦州港的龙头作用,拉动通道沿线城市共同发展、高质量发展,推动辽宁乃至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9·28”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东北振兴国家战略的重要实践。

▶为东北开通一条通往欧洲的中蒙俄经济走廊新通道

推进东北陆海新通道建设,就是将新通道建设放在整个东北亚经济圈建设的格局中,以锦州为国际物流出海枢纽,打通东北地区与蒙古国、俄罗斯直至欧洲发达国家的“辽蒙欧”国际运输陆海联运通道,为东北地区开通一条最便捷的、通往欧洲的中蒙俄经济走廊新通道。与此同时,这条新通道也可以使东北西部地区及蒙古国,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地区与日、韩等国家建立更为通畅的经济联系,为东北地区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提供坚实的基础性保障和现实支撑。

▶发挥核心物流枢纽作用,促进海陆双向开放

东北西部以锦州港作为海陆交汇枢纽,可以充分发挥核心物流枢纽作用,促进海陆双向开放,带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向西建设一条途经辽宁省锦州市、朝阳市、阜新市,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通辽市,直达中、蒙边境的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珠恩嘎达布其口岸,连接蒙俄,通达欧洲的铁路通道;向北联通沈阳、长春、哈尔滨等东北重要城市,构建东北地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向南衔接京津冀及辐射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等国家经济发达地区,向东紧密连接日韩,努力构建“东北亚经济圈”。畅通外循环,有利于深化与蒙古国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与俄罗斯的战略合作对接,有利于促进中欧投资协定的进一步落实,同时,也有利于与日韩等国家的密切合作。

▶为十五市(盟)企业降本增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十五市(盟)包括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兴安盟、赤峰市、通辽市、满洲里,辽宁省锦州市、阜新市、朝阳市、盘锦市、葫芦岛市,吉林省白城市、松原市,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大庆市,均为锦州港腹地城市,货源量为1.68亿吨。其中锦州、朝阳、阜新、葫芦岛及盘锦主要货源为油品、钢材、玉米、矿砂、建材等,蒙东地区的锡林郭勒盟、兴安盟、赤峰市、通辽市主要货源为煤炭、上岸矿、钢材及矿石、建材等,吉林、黑龙江两省西部的白城、松原、大庆、齐齐哈尔及蒙东地区的呼伦贝尔主要货源为玉米、水稻、杂粮及玉米深加工产品等。另外通道沿线蒙古国的苏赫巴托尔省、东方省、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地区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按照《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等协议,未来将释放千万吨级以上的货源量。而这些国家地区到锦州港的陆路交通距离比到其他港口的距离最短可以减少480公里,极大地节约运输成本,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降本增效。

▶引导产业链合理布局,带动产业优化升级

从维护粮食、生态、能源、产业安全方面,锦州港作为东北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出海口,是东北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核心战略资源,是辽宁省重点发展的北方区域性港口,是中国内贸粮中转第一大港,是北方重要的能源保供储运基地,是国家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的重要节点,是环渤海地区、京津冀及日韩等国家和地区转身向欧,东北四省区及蒙古国、俄罗斯远东地区转身向海的新门户、新枢纽。依托区位优势、资源共享,引导产业链合理布局,促进生产要素市场化最优配置,最终推动产业集聚,优化产业布局,共同打造东北振兴新增长极。

本报记者  高华庚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