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正反双向机制 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沈阳评价工业企业“以亩均论英雄”

辽宁日报 2021年11月12日

本报讯 记者金晓玲报道 企业规模大,发展质量就一定高吗?记者11月11日获悉,新近印发的《沈阳市推进工业企业“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破除了“以规模排位次、论胜负”的陈旧观念,将工业企业“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与资源要素差异化配置挂钩联动,通过建立完善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机制,加快“腾笼换鸟”,培育壮大高质量发展的“优等生”“模范生”,推动工业发展提质增效。

围绕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沈阳市由市和县(市)区两级联动,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亩均效益”综合评价。《方案》明确,亩均税收、亩均总产值、研发投入强度、人均营业收入、单位能耗总产值、单位污染物排放税收6项指标纳入综合评价体系;根据年度综合评价结果,将参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划分为优先发展、鼓励提升、倒逼转型、淘汰退出共A、B、C、D四类;采掘、供电、供气、供热、供水、垃圾污水处理企业不纳入评价范围,投产未满2年的新办工业企业可暂不纳入评价范围。

对应综合评价机制,沈阳市建立健全分类实施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的政策机制,涉及差别化用地、差别化用电、差别化用水、差别化专项资金支持、差别化信贷5个方面。比如,对A类企业的新增用地,优先安排和落实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及已出台的相关政策,对C类、D类企业原则上不新增工业用地;按照D、C、B、A类的顺序,分别明确电力市场化交易准入、有序用电、电价浮动等方面的具体差别化政策措施;优先支持A类企业申报各类试点示范项目,优先推荐各级各类专项资金支持政策等。

正向激励,反向倒逼。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沈阳市还将完善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机制,加快发展动能转换。发挥工业企业“亩均论英雄”的创新引领作用,对综合评价优良的地区,在创新要素配置方面给予倾斜,优先布局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鼓励各地区采取协商收回、实施流转、协议置换、收购储备、提高容积率、企业入园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等。

沈阳市计划到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体系更加完善,工业结构更加优化,经济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亩均税收、亩均总产值、人均营业收入等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市工业平均增速,研发投入强度达3.5%以上,逐步形成创新强、质量高、效率优、亩均效益更好的具有沈阳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