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接地气 精神润心田

——聚焦我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报道之二
辽宁日报 2021年11月11日

本报记者 关艳玲

“大连地下党组织在什么情况下建立的?党团组织开展了哪些活动?”在大连市中山区人民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随着党史专家的讲述,党员们一起追寻党史中的“大连印记”。搭建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大连市中山区人民路街道创建“红垒宣讲团”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以宣讲阐明大道理,以服务集聚新动能。

宣讲接地气,精神才能润心田。我省不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探索基层理论宣传和形势政策宣讲新理念、新路径、新方式,把思想理论浸润到生产生活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进千家万户。

各地不断丰富宣讲体系,增强宣讲吸引力,使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更接地气、更有活力、更有温度。

大连市中山区人民路街道“红垒宣讲团”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群众关心的衣食住行和企业的发展所需,激发群众和企业热爱城市、建设城市的自豪感和使命感。理论讲解与惠民、惠企活动相结合,集中理论阐释与个别政策推介相结合,细化宣讲课程设置,使理论宣讲既接天线又接地气,各级领导干部踊跃深入机关、社区、楼院、企业,实行“每月一讲”,以社区为枢纽的理论宣讲文明实践联合体阵地联盟不断巩固,理论宣讲的吸引力不断凝聚。

盘锦市盘山县陈家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聚焦群众需求,探索“干部讲政策、专家讲理论、群众讲故事”宣讲模式,形成“领导干部带头讲、专业人员深入讲、村民群众自己讲”的宣讲体系。通过挖掘基层成长“土专家”,培育和建立群众身边宣讲队,有效传播党的创新理论,逐步形成基层理论宣讲常态化、长效化。

我省各地还不断创新宣讲形式,充分发挥常态宣讲阵地和流动宣讲阵地作用,使理论宣讲不受场地和时间限制,保证了宣讲的频次和密度,最大限度扩大了宣讲的受众群体。(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