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挂职干部赴北京亦庄经开区考察调研。
沈阳挂职干部赴北京通州区前疃村林下经济试点调研考察。
本报记者 王云峰 文并摄
“沈阳来的挂职干部身上那股干劲儿,让我对投资沈阳充满希望。”11月4日,北京八月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鹏这样告诉记者。北京八月瓜科技有限公司东北区域总部刚落户沈阳不久,这是第四批沈阳赴京挂职工作队抵达北京后,迅速融入工作岗位,积极谋划项目招商的结果。“本来我已经订好了去浙江的机票,是沈阳挂职干部对工作的热忱和双方极高的契合度,让我在最后一刻作出选择——来沈签约。”孙鹏说。
孙鹏的公司能落户沈阳得益于京沈对口合作工作的有效开展。京沈对口合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全局高度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老工业基地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自京沈对口合作启动以来,沈阳市始终坚持把深化干部交流作为京沈对口合作的重中之重,先后选派四批共73名干部赴京挂职工作,有效促进观念互通、思路互动、作风互鉴、经验互学,有力推动京沈对口合作向纵深发展,切实为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重要力量。在挂职干部的共同努力下,京沈对口合作的领域越来越宽、层次越来越高、成果越来越多。截至目前,京沈对口合作产业项目共计360个,北京已经成为沈阳引进国内资金、人才、技术最多的地区。
注重优选坚持严管,确保挂职干部政治过硬业务对口
为确保选派干部的整体素质,沈阳市通过创新选派方式,严把人选标准和选派程序,实现精准选派、人岗相宜。一方面坚持高标准选派能够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另一方面注重选派干部的经历、专业、特长与合作项目的契合度,要求逐级推荐、层层把关,经综合分析、统筹比较后择优确定,并及时报中组部审批备案,严格保证选派干部质量。同时,沈阳市委组织部还根据北京、沈阳两市确定的重点合作项目,主动与北京市委组织部商讨研究并达成共识,侧重从项目合作地区和单位选派综合素质好、协调能力强、有发展潜力的干部开展挂职锻炼。从第三批开始,沈阳市将京沈互派干部挂职锻炼作为培养年轻干部的重要渠道,注重从市区两级优秀年轻干部储备库中选派干部进行挂职锻炼。沈阳市第三批选派挂职的17名干部均为年轻干部,第四批选派挂职的18名干部中“80后”达15人,占比83.3%。通过选派年轻干部赴京挂职锻炼,真正让年轻干部开阔视野、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增长才干。
为了督促挂职干部履职尽责,沈阳市研究制定了《沈阳市干部赴北京市挂职锻炼工作制度》,组建赴京挂职干部工作队,成立临时党支部,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定期组织学习研讨,强化调查研究,并在工作队内实行挂职干部双向结对帮带机制,形成互相帮、互相带、互相学的良好氛围。与此同时,沈阳市还制定《沈阳挂职干部考核指标》,有针对性地为每位挂职干部设计个性指标,围绕推进招商引资、项目落实、转变观念、提升能力、调研学习、工作状态等方面来评价挂职干部,还建立日常考核和定期考核跟踪机制,由市委组织部对挂职干部履行岗位职责以及挂职期间的政治表现、能力作风、工作实绩、廉洁自律等情况进行全面考察,并给予考核评价等次,考评结果将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服务大局找准合作点,助推对口合作走上“快车道”
干部选派后,沈阳市围绕振兴发展大局,充分发挥京沈互派挂职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为京沈两地合作更加紧密、互动更加顺畅提供有力支持,助推京沈对口合作按下“快捷键”,走上“快车道”。
坚持以项目为牵动,牢牢牵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外溢这个“牛鼻子”,通过建立同北京来沈挂职干部团队的常态化协作机制、积极参与筹备京沈两市高层领导参加的对口合作座谈会暨项目签约仪式和广泛联系驻京企业等,积极探寻与沈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合作点”“互补点”“共振点”,积极为京沈项目对接搭桥铺路。第三批赴京挂职工作队与北京赴沈阳挂职工作队,联手开展了“北京企业沈阳行”系列活动,组织北京国有企业与沈阳机床、东软集团等十余家沈阳企业进行深度对接商谈;合作推动京沈两地工商联和商会组织对接合作,并就北京企业赴沈阳投资形成意向。在北京赴沈阳挂职干部的携手推进下,北京朝阳区和沈阳浑南区共同在沈阳举办了京沈科创产业生态共同体峰会,两地政府和企业代表围绕“软产业”价值共享这一核心,现场签约6个项目,揭牌“京沈合作科技创新中心”,启动“自贸区沈阳片区——京沈高精尖产业智库服务平台”,为京沈两地产业合作、人才交流创造机会。
沈阳市还对赴京挂职干部提出“四个一点”要求促进京沈对口合作工作的开展,即“眼睛要亮一点”“心思要细一点”“诚意要多一点”“行动要快一点”,通过链条式的务实工作,保姆式的主动服务,让北京企业看到沈阳的诚意。沈阳市农业农村局派出的挂职干部刘作军,在敏锐发现北京农产品市场的巨大潜力后,从助力乡村振兴的角度出发,不仅策划了“猪肉进京”等项目,还把目光瞄向了我国农业互联网领域唯一一家独角兽企业,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反复磋商和真诚沟通,最终推动总投资3亿元的项目落地沈阳。
此外,沈阳市还建立项目跟踪服务链条,探索形成从发现项目线索到组建工作专班,再到分工合力攻坚的“项目闭环工作法”,打破原有分工界限,实现挂职干部横向联合、纵向挖潜,以“店小二”式服务精神解决招商引资中的各类问题,为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开辟“绿色通道”。
坚持以实绩论英雄,激励挂职干部施展更大作为
为持续激发挂职干部干事热情,沈阳市坚持以实绩论英雄,把挂职期间及返岗后的工作表现作为其提拔晋升的重要依据,激励挂职干部施展更大作为。对挂职结束返岗工作的干部,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有针对性地给他们交任务、搭平台,鼓励他们把在北京所学创造性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才尽其能。同时,充分运用干部考察、年度考核、实绩考核、无任用调研等方式,持续加大对挂职返岗干部的关心关注,全面精准掌握干部返岗后的工作作风和真实表现,全力推动北京经验在沈阳的转化落地。沈阳市第一批赴京挂职干部工作队领队赵继凯,结束挂职返岗后及时将在京挂职期间的收获、体会进行总结思考,对沈阳市旅游工作提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建议方案,并积极推动两地文旅部门工作对接。通过他的推动和扎实工作,京沈双方达成了北京—沈阳旅游产业对口合作框架协议,沈阳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加入了“9+10”(9省10市)区域旅游投资促进合作联盟。
同时,沈阳市对挂职期间表现优秀,能够主动把在京期间学到的好经验、好做法运用到具体工作实践中,并取得较好成绩的干部优先提拔重用,切实让干部“有为才有位”“吃苦不吃亏”“担当不担心”。京沈合作启动以来,沈阳市赴京挂职干部中已有22人得到提拔或重用,有效发挥了激励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