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敬东:点亮患者心中希望的灯

辽宁日报 2021年11月10日

本报记者 赵英明

已经到了午休时间,辽宁省肿瘤医院消化内科二病区副主任张敬东的诊室门还开着。“快中午了,我抓紧时间跟患者说一下治疗方案,他就放心了;如果没说上,中午他要等一两个小时,分分秒秒担心这个事儿……”张敬东说。

医者仁心,大爱无疆。利用午休时间给患者看病是张敬东的工作常态,他常常连午饭都错过了。数十年来,张敬东视患者如亲人:为没陪护的患者制定适宜居家用药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早来晚走跟患者谈心,缓解其焦虑消极情绪。一位中年女患者,丈夫早年去世,孩子也因病离世,当她被诊断为晚期肠癌多发肝转移时,感到十分绝望。张敬东团队精心治疗,不断鼓励,让她重新笑对人生,目前她已无瘤生存近3年。

“我就是想点亮患者心中希望的灯。”为此,张敬东坚持学习,紧跟前沿医学,不断提升业务素质。在近30年的恶性肿瘤医教研工作中,他悉心钻研,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规范化及个体化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在肠癌肝转移的新辅助及转化治疗的诊治方面具有专业优势。

作为国内知名专家,张敬东将所学所研及见解经验毫无保留地与同行交流分享。在省内,他常受邀奔波各地基层医院会诊、查房,协助指导解决相关疑难问题。在他看来,帮助更多患者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给予濒临绝望的患者以希望,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为不断提高省内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综合诊治能力,多年来,张敬东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下基层讲学、查房,带团队对基层医院进行全方位培训。

作为学科带头人,张敬东十分重视人才培养。他坚持每周教学查房,教授年轻医生影像阅片、化验分析、病情剖析、方案制订及病患的综合管理。年轻人都称他为“指路明灯”。他承担和参与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十余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项,作为主要参与者,先后获得教育部科技成果奖,辽宁省科学技术奖一、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