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路上——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草图
《致富路上——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国画 李诗鹏
本报记者 凌 鹤
大型国画《致富路上——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由鲁迅美术学院画家李诗鹏创作完成。
1994年2月28日至3月3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部署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要求力争在20世纪末最后的7年内基本解决全国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以计划公布实施为标志,我国的扶贫进入攻坚阶段。
在谈到创作思路时,李诗鹏说,画面紧紧抓住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变这一关键决策,由“致富修路”“科技下乡”“喜迎丰收”三个独立画面组成。居于画面左侧的“致富修路”是围绕“要想富先修路”这一思路展开。很多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原因是落后的交通,所以基础设施建设成为解决贫困问题的先决条件。画面描绘的是山区修建水泥路,既快捷又节省成本,崎岖的山路和施工用的大型器械,使画面表现富有感染力。一组技术人员以及以农民为主体的施工人员,表现了劳动致富。
右侧画面表现科技下乡。画面以农业专家为中心,描绘现场指导农民育苗,改变人们对于育苗常识的固有认知。大家专心聆听,并且准备了笔记,对于不明白的知识以及新的知识随时记录,从大家认真的态度和专注的神态,能看出扶贫对扶智和扶志的重要性,有想法有思路才能树立起脱贫致富的骨气和志气。
中间画面表现“喜迎丰收”的欢乐场景。画面描绘粮食丰收,中间描绘养殖业的发展,村民正在围绕生猪出栏问题热烈讨论着。养殖业的创办标志着在粮食自给自足的基础上,有余粮可以发展饲养业,表现从脱贫到致富这一过程的转变。画面最前面是整幅画的中心位置,富起来的农民不仅买了摩托车和新的电视机,而且老人有了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年轻人积极参加党员先进分子的学习。随着生活的改善,农民的精神变得积极向上。
李诗鹏在创作中,以东北农村为原型,颜色上采用了偏民间色彩大红大绿的纯色对比为主。既可还原东北农村的着衣特色,又以丰富的颜色呼应喜悦气氛。整体构图取消透视人物技法,采用并置形成大的团块,让画面形成一种整体的气势和力量感。构图从左至右、人物的形象和视线形成自上而下交响乐般的节奏,使众多人物站立组合在一起而不呆板。
艺术手法处理以勾线填色为主,充分考虑颜色的同时,兼顾画面的黑白灰节奏。注重人物神态的塑造,两组专家讲解和农民听讲时认真专注的表情表达生动贴切,其他人物的脸上笑意盈盈,寓意脱贫的幸福感和美好期待。生产及生活工具的描绘,呼应劳动致富这一主题。春联中“谢祖国感党恩”点明了人民的心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