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学术讲好中国故事

辽宁日报 2021年11月04日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可云在《光明日报》撰文认为,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同时,充分挖掘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丰富实践,用学术讲好中国故事,对于我国应对全球性挑战、繁荣学术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用学术讲好中国故事是挖掘中国经济社会实践“富矿”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是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富矿’,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理论工作者大有可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探索并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用学术讲好中国故事,要总结归纳好这些成功做法并加以科学的学理解释,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这既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实践,也有助于传播中国经验,为推动全球欠发达国家与地区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用学术讲好中国故事是应对全球性挑战的需要。中国的崛起改变了世界格局,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国际上有一部分人士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将中国的发展与影响视为威胁。用学术讲好中国故事,是化解误会以及对那些造谣、抹黑中国的话语进行回击的有力工具。要提升国内学术研究的能力和水平,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从容应对各种挑战。

用学术讲好中国故事是繁荣中国学术的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繁荣发展中国学术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中华文化为繁荣中国学术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滋养,中国学者应坚持中国立场、注重中国特色,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思想,更加响亮地提出中国主张,推动中国学术的繁荣发展。

用学术讲好中国故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者、高校科研机构、教育主管部门勠力同心,任何一个环节存在短板都会妨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用学术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学者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深厚的专业功底,需要高校科研机构充分发挥学者的聪明才智,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守正创新,需要建立学者、高校科研机构与教育主管部门之间相互配合与相互监督机制。

用学术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赋予学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评价高校科研机构与教育主管部门工作的一个标准。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已踏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让世界读懂中国故事,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是中国学者的应有担当,也是中国学者充分展示聪明才智的机会与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