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李波报道 11月1日,铁岭的最低气温已至零下,可丰收的喜悦依然在延续。农田里捡地的农民,正将遗落在田间的粮食捡拾归仓;粮食烘干和深加工企业门前排着长队的运粮汽车,以粮食不落地的方式实现“减损增产”。
“今年粮食贵,捡地的可多了。这都11月份了,地里还全都是人呢。”昌图县种粮大户王飞被问到在秋收过程中如何节粮减损时,笑着给记者描述了大田里热闹的捡地场景。
遇上“埋汰秋”,铁岭市的气象部门、农业部门全动起来了。一方面及时发布气象信息,帮助农民根据天气变化,科学安排粮食作物收获顺序,做到应收尽收,颗粒归仓;另一方面深入乡镇做好技术指导,避免粮食收获后因为没做好通风透气出现损失,同时倡导粮食不落地的收贮方式,以各个生产环节的无缝对接,实现节粮减损。
近几年,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农机手规范操作能力也随之提高,在收获环节有效减少了损耗。在粮食产后服务上,随着粮食烘干和深加工企业的稳步发展,全市贮粮仓建设水平、粮食运输专业化和烘干服务专业化水平都得到明显提升,消灭了“地趴粮”,减少了“霉变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