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 岩
提质效,服务惠民暖心;全天候,服务便民贴心;广覆盖,服务亲民走心。省法院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重要内容贯穿始终,立足人民法院主责主业,采取一系列措施解决好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
网上立案、诉讼大厅立案,就近办、异地办,只要能解决“立案难”问题,群众怎么方便就怎么办。全省法院依托移动微法院和诉讼服务网开展网上立案,通过提升信息化水平努力提供便捷高效的诉讼服务,推进“一网统管”“一键通办”。目前,全省已实现人民法庭协作跨域立案功能全覆盖,各级法院建立“一站式”诉讼退费机制,诉讼服务中心普遍设立专项窗口,对老弱病残等困难群体实行优先接待、优先办理。截至目前,辽宁法院跨域立案4723件;全省法院胜诉退费10993笔、金额9318.37万元。
“被告非法吸收的公众存款已全部返还,案件审判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省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的“徐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是全省法院立足审判职能、强化民生领域审判的一个缩影。一段时间以来,省法院依法稳妥审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案件,积极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指导各地法院强化追赃挽损意识,将其放在与定罪量刑同等重要位置。同时,帮助群众守护“钱袋子”,在宣传活动中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以案说法,向群众宣传如何防范电信诈骗、集资诈骗,进一步增强群众防骗意识。
“还有134件案件的案款为无人认领或者拒绝认领,怎么办?”沈阳市和平区人民法院遇见问题不绕道,通过公安系统查询人口信息,或通过智能语音留痕系统拨打当事人电话,逐一确认地址后邮寄领款通知书,做到笔笔见底、能清尽清。“要设身处地去想,积极推动超期执行案款清理发放工作,走稳诉讼服务‘最后一公里’,让群众的胜诉权益尽快得到兑现。”省法院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建立健全案款管理长效机制,让边清边积的“旧病”不再“复发”。截至目前,全省法院非因法定事由和合理原因的超期未发放执行案款,已全部清理完毕。
全省法院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切实让涉案当事人感受到温暖。截至目前,办理救助案件70件,救助111人,救助金额684.12万元,下一步将继续规范做好司法救助工作,精准救助生活困难当事人,切实防止“因案致贫”“因案返贫”。
找准“小切口”,尽力而为,道交纠纷一体化处理平台的建立大大方便了群众,截至目前,全省已调解成功6241件,调解成功率36.2%。营造“大环境”,全力推进,通过多元化解和繁简分流,全省法院速裁快审办理一审民商事案件237384件。全省法院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让群众、企业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