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严格把好入口安全关。
严格守好医院疫情防控大门。(本版图片由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提供)
医务人员严格为每位就诊患者测量体温。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本报记者 崔 治
核心提示
锦州,辽西重镇,一座英雄的城市。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作为辽宁“三大区域医疗中心”之一的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始终站在最前沿,肩负重任。全院医护人员舍小家,顾大家,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从严从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筑牢医疗机构疫情防控安全底线。今年4月,辽宁省委授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赴武汉雷神山医疗队临时党支部“辽宁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辽宁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勇立前沿 肩负重任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始建于战火纷飞的1946年,从她诞生的那一刻起,身上就流淌着“红色”血液,这种血脉基因代代相传,历久弥坚。医院院长李振兴在接受采访时说:“对于我们新一代传承人,倍感责任重大,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45岁的李振兴,2019年1月履新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职务。上任不到一年时间,这位年轻院长就迎来了一次“人生大考”。2020年初,辽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役打响,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作为锦州地区三甲医院的“龙头”,迅即进入战时状态。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辽宁省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定点医院,医院党委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党委一班人意识到,镇守辽西,责任重大,一系列防控举措迅速出台,“滴水不漏”——迅速建立“发热门诊一体化”“急诊隔离抢救一体化”“核酸采样一体化”三个特色诊疗中心。从2020年初开始,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防控疫情的脚步就一刻也没有停歇。“想睡个安稳觉,真的很难。”李振兴慨叹。数据显示,从2020年开始,医院相继出台疫情防控相关制度文件94个,防控流程85条,应急演练近百场,录制宣传片3部,制作常识手册1本,培训百余场,开展考核发放试卷万余份。
最令医院领导班子欣慰的是,伴随疫情防控战役的层层深入,医务人员队伍的应急应变能力大幅度提高。近两年时间里,医院也成功通过了一系列重大考验。
▶高超医术优质服务
这支“白衣团队”犹如当年辽沈战役中的“铁军”,能征善战,展现出高超的医疗技术和过硬的服务本领。实战凸显实力,今年6月26日凌晨,锦州市卫健委突然来电,锦州港有一名刚从韩国回来的中国籍船员,右上臂外伤,伤势严重,急需救治。
医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发热门诊、骨科、手术室、麻醉科、输血科全面衔接,严阵以待。院领导班子严令:救治与防疫兼顾,确保每一个环节顺畅无误,万无一失!120急救车呼啸而至,船员伤势严重……抢救工作紧张有序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登记、问诊、查体、骨外科急会诊、核酸抗体检测、肺CT检查……初步诊断,外伤导致上臂动脉破裂而出血,需急诊手术。然而,境外返锦伤者快速核酸检测结果尚未回报。
怎么办?生命至上!没有选择,更没有犹豫!医疗团队按照院感防控要求马上对伤者进行清创缝合手术……针针线线,分分秒秒……流血止住了,手术成功了!伤者生命体征平稳,此时,核酸检测结果也出来了,为阴性。隔离病房里,伤者用虚弱的患肢向辛勤忙碌了一夜的医护人员竖起大拇指。记者手上有一组数据,清晰记录着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务人员疫情防控期间的工作业绩和辛苦付出。从去年初至今年8月31日,医院发热门诊共接诊患者12363人次;从其他科室调至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172人……
▶守土有责 全力以赴
随着疫情的发展,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腾出人手,组建了8支医疗队,共87人,先后驰援武汉、大连、北京等地,展现了大型公立医院的责任担当和雄厚实力。一位年轻医生告诉记者,虽然每天工作很辛苦,但每每看到那么多患者因为他们的救治而恢复健康,心里感到无比欣慰。“疫情下,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防控疫情和医疗救治两不误,对患者的医疗服务更不放松,保障辽西地区高风险患者的救治工作,要不遗余力,这是公立医院的责任。”李振兴说。
首诊负责,确保疫情期间医疗服务有序进行。医院在门急诊规范设置预检分诊点,调派经验丰富的医务团队负责预检分诊工作,同时对不同风险等级人员实行分区域就诊,分区域核酸采样。急诊单独设立隔离抢救室,有室外专用入口,与急诊内部不交叉,保障对病情危重、不能排除防疫风险的患者实施医疗救治。且所有急诊入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必须在急诊入院前完成快速核酸采样。为避免人员聚集,预检分诊端口前移,同时开设五个入口通道保障有序就诊。
通过查验“辽事通码”“行程码”后,将新冠病毒风险排查表纳入预检分诊内容,就诊患者填写电子版风险排查表,进行14天内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及症状排查,确保医院就诊安全。对于老年就医者,医院人性化增设无健康码绿色通道,配备人员帮助查验码并进行登记,确保每一名就诊患者的行程均可追溯。这里的医务人员明白,疫情防控最重要的关键点,就是要具备精准的高质量诊断,将潜伏期、疑似、确诊等病例及时区分、排除,因此必须建立具有高水准的诊疗团队及管理体系,同时严格落实“四早”措施,坚守首诊阵地。
医院发热门诊位于院区内西侧独立楼体,拥有独立的发热门诊诊室、发热留观病房、发热病房及负压病房,且单独为发热患者开设专用CT,与其他患者不交叉,布局流程符合三区两通道,有独立卫生间,真正实现了挂号、看诊、抽血、采样、CT、隔离、救治“一体化”。在这里,对发热患者实行严格的闭环式管理,对有症状不能排除,或有医疗救治需求的患者,可以收入发热隔离病房治疗。所有工作人员定岗、定位,洁、污分开,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工作人员核酸检测3天一次,工作场所环境监测3天一次。确保院内零感染。发热门诊和感控部门联动,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发热门诊患者出现异常增多时,及时分析、评估和处置,并向主管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发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要在2小时内进行报告。事实上,近乎苛刻的制度建设,让每一名医生、护士岗位明确,责权清晰。
▶严格管理 筑牢底线
疫情期间,既要保证医院的严格管理,又要体现人性化的医疗服务,这的确是个难题,但在这里,却得到了妥善解决。因疫情严重,医院封闭,肾病患者李先生办理完住院后才发现自己没有带日用品,又不能出病区,夫妻俩急得不知所措。一位医务人员了解情况后,立即安慰说:“别着急,有什么要求,我亲自给你办。”一会儿工夫,医务人员就买来了水杯、汤勺、脸盆、毛巾,还有一箱矿泉水。李先生夫妻俩感动地说:“有这样的医务人员,真的是正能量啊,我对医院封闭病区表示理解,都是为了大家好。我还要感谢这些充满爱心的医务人员,还没有付给他们买东西的钱呢……”
面对疫情,医院上下统一思想,团结一心,通力合作,用实际行动践行医者的责任与担当,全力以赴守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营养丰富的配餐饮食,方便快捷的网上超市,耐心周到的爱心陪检,无微不至的关怀……新管理制度的推行,带来了管理模式的改变。医院党委向全院职工发出倡议: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严密构筑疫情防控网,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守好医院疫情防控大门。各科室主任、护士长,机关后勤工作者纷纷报名,每日早6时到晚9时值守院内门禁卡点,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全力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屏障,确保医院诊疗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在这里,严格规章制度,做到了“令行禁止”——新入院患者和陪护人员落实“应检尽检”,在进入住院病房前都要进行核酸检测;住院患者非必要不陪护、不探视,特殊情况下需要陪护的固定陪护人员;疫情期间,合理确定住院床位使用比例,禁止加床收治患者。各科室设置一定数量的隔离缓冲病房,用于收治暂无核酸检测结果的急诊患者或隔离排查可疑的住院患者……医院上上下下都知道,医疗服务和防疫工作兼顾,疫情防控任重道远。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思想上、制度上,一时一刻也不能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