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少游的台

辽宁日报 2021年11月01日

王张应

熟悉秦少游之名,远在学生时代,因他作的一首《鹊桥仙》。那种婉约轻灵的词句,曾让一位敏感少年心灵颤动,由此认定秦少游是一位多情才子。接着又在《今古奇观》里读到“苏小妹三难新郎”的故事,秦少游是苏小妹难不住的新郎,更坚定对秦少游的既有印象。

记住秦少游是江苏高邮人,则是后来的事。因为秦少游,便对高邮形成一种惦记。

是在一个秋日上午,从泰州出发,经过两个小时车程到高邮。在高邮市区一条街边下车问路,大巴车司机伸手朝前一指说,很近,那就是文游台。

门在景区南部,进门往北走,迎面一列石阶,主建筑在石阶之上,土台最高处。进门第一眼所见,便是土台南边小广场中间一尊塑像。一米多高花岗岩毛石底座上,立着一尊古铜色全身塑像,底座正面中间一块光面花岗岩石板上,镌刻着两个金色大字:“秦观”。塑像便是秦少游,少游是字,秦观才是其正名。抬头瞻仰塑像,但见少游衣冠楚楚,一手持书卷高举于胸前,一手反背在身后。一看就是读书人,把书放在很高的位置。他极目远眺,给人意气风发之感。那模样绝不是一介落魄文人,俨然一位春风得意的显达之士。估计,这便是乡人心目中的秦少游。见到秦少游塑像,始信文游台真是因秦少游而起,秦少游是文游台的灵魂。那一刻想起秦少游身后800余年,另一位生于高邮的汪曾祺,在其《文游台》一文中写道, “文游台实际上是秦少游的台” 。

关于文游台,《高邮州志》载:“宋苏轼过高邮,与寓贤王巩、郡人孙觉、秦观载酒论文于此。时郡守以群贤毕集,颜曰文游台。”站在秦少游塑像前,想起陆游之师曾几写的《文游台》诗句:“忆昔坡仙此地游,一时人物尽风流,香莼紫蟹供怀酌,彩笔银钩人唱酬。”

“坡仙”是指苏东坡。当年秦少游十分敬仰同时代大文豪苏东坡,苏东坡亦对秦少游格外欣赏,曾给予他许多帮助。熙宁十年,苏东坡从密州移知徐州,秦少游前往徐州拜谒,临别时秦少游作《别子瞻学士》道:“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次年,秦少游应东坡之请写《黄楼赋》,东坡读后直赞他“有屈宋才”,将秦少游与屈原、宋玉相提并论。秦少游曾与东坡同游无锡、吴江、湖州、会稽等地,此间结下了深厚友谊。原先,秦少游对科举不屑一顾,在苏东坡规劝下,秦少游开始发奋读书,积极准备参加科考。可是秦少游命运不济,两度应考均名落孙山。苏东坡为他抱屈,作诗写信,予以勉励。元丰七年,苏东坡路经江宁时,向王安石力荐秦少游的杰出才学。王安石亦高度评价秦少游诗歌,言其“清新似鲍、谢”。在两位文坛前辈鼓励下,秦少游信心大增,再度赴京应试,获取功名。

元丰七年,苏东坡巡游路过高邮,与高邮本地贤人王定国、孙莘老、秦少游聚会于城东土山,宾主把酒临风诗文唱和,人人风流倜傥畅快淋漓。因感动于群贤毕集,广陵郡守兴土木筑文游台于东山之巅,画家李伯时作图刻石。东山文游台,遂成淮堧名胜之地,《高邮州志》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顺秦少游塑像背后石阶,拾级而上,历史沧桑感油然而生。千年岁月亦如过眼云烟,悠远盛事却地久天长;群贤聚会佳话代代相传,文光映斗余音绕梁不绝。文游台主楼上下两层,楼下是现代画家范曾绘制的“四贤聚会”陶瓷壁画,画前楠木柱上有一副楹联:“古秦邮湖山留胜迹,文游台佳话传千秋”。楼上是一间四面观光的厅堂,仰视屋顶,可见“古文游台”匾额,说明古文游台就在此地。正面板壁上挂着复制品李伯时绘《西园雅集图》,两边有长联:“八百载风流宛在,潮滔明革诏,谏院正言,淮海填词,黄楼吹笛,长口芳躅辉青史;九重天日月光华,看万古江河,千秋才绝,满湖新绿,四壁琳琅,同上高台礼墨仙。”曾到访文游台的袁枚,他在《随园诗话》中记录文游台上的诗句:“落日倒悬双塔影,晚风吹散万家烟”。

走下东山土台,离开文游台景区。出门前,回望秦少游塑像,心里忽生一问:身为苏门四学士的秦少游,真是民间传说中苏小妹出三个难题都没有难住的那位多情才子吗?怎么看,秦少游都有些沉重,不像传说中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