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实招硬招破解民生历史遗留问题

辽宁日报 2021年10月31日

本报讯 记者李波报道 困扰村民多年的“两不管路”通车了,因亏损严重而停运的公交线路恢复运营了,4家企业员工的医疗大额保险、工伤大额保险问题解决了……铁岭市把破解民生领域历史遗留问题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引导党员干部带头领办,拿出实招硬招。

铁岭市在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时,明确了项目化推进的工作模式,即每一件实事都作为一个项目,按“事前审核、事中推进、事后问效”三个阶段推进。

事前审核,提前把关。确定实事项目时,各地区、各部门广泛征集民意,挑选群众关注度高、覆盖面广、需求迫切的民生实事,并在审核通过后以项目清单形式公开,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

事中推进,“两头”通报。在实事项目推进过程中,采取“两头”通报的方式跟踪推进。对进展缓慢、落实不力、成效不明显的单位进行通报。对已经完成的实事项目,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准评选出最佳实事,全市通报表扬。目前,首批“最受群众欢迎实事”项目已经公布,让城区居民结束长期饮用地下水的铁岭市住建局城市供水工程等10个实事项目入选,每一个项目都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事后问效,分类定档。对正在推进的项目,制定“日周旬月季”推进计划,严格执行销号制度,确保项目落实。对于已办结项目,采取“综合评价、分类定档”的原则评价完成质量,并按照“好、中、差”划分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