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为翼 “顺风”飞行

辽宁日报 2021年10月31日

本报记者 孙大卫

10月29日,辽宁顺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工厂内,智能化的生产系统在“独立”生产多款定制化产品。从订单被输入的那一刻开始,系统便会自动按照客户要求进行原料的选择、下料、配料、生产、包装、入库。

在辽宁顺风占地8000多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内,几乎看不到工人操作的身影。自从数字化生产线投产以来,生产环节的一线工人数量减少了51%,产能却增加了一倍。

对于公司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王杨松来说,工厂有了数字化“大脑”后,他的工作变得“惬意”了很多。以前王杨松几乎成天泡在车间里,现在只要打开手机,所有设备的运转情况、订单的生产进度、原料的库存、成品的发送等尽收眼底,工作效率提升了一大截,以前埋头于表格的时间,都可以用来钻研业务了。

辽宁顺风是一家以生产水性建筑涂料、保温砂浆和高性能防护涂层材料等功能性产品为主营业务的科技型企业。与许多人印象中的规模小、技术低、污染大的化工建材企业不同,辽宁顺风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化工建材领域数字化应用场景。经过20多年的摸索,顺风人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要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科技附加值,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借“数据”力量实现“顺风”高飞。

为此,辽宁顺风与数字化解决方案供应商联合开发设计了国内技术领先的“数字化水性涂料生产线”,以数据为钥,打通了生产流程的所有环节,实现制造资源的弹性匹配,使生产效率提高了96%、产品不良率降低了28%、能源利用率提升了49%、企业运营成本降低了29%。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