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静
公安系统曝光最新骗术,守护群众“钱袋子”;民政部门为独居老人发放居家养老服务卡,让养老更安心;社区干部及时发现并协调修复破损甬道和路灯,为晚归居民护航……在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我省很多地方和部门、单位瞄准群众需求,提供精准服务,一件件实事贴心更暖心,赢得群众一致好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实事不是简单帮钱帮物、搞花架子、堆几个盆景。为群众办实事,重点在“实”上,不能耍花招儿,也不能玩花活儿,要立足岗位职责,及时回应群众诉求,迅速落实群众反映的问题,把群众的问题解决好,把群众的烦心事化解掉,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每个部门单位都承担相应的工作任务、肩负相应的职责。而这些任务和职责,或直接或间接都与群众的生活和利益相关联。只要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站稳群众立场,善于从群众视角思考问题、审视工作,就一定能找到本职工作与群众生活的“结合点”,把职能发挥好,把工作做到位,满足群众期盼,回应群众诉求。
立足岗位办实事,要聚焦主责主业,把该干的事干好。瞄准“目标群体”和“目标需求”,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聚焦“目标群体”和“目标需求”发力,把群众关心关注的事一件件落实好。群众的需求是与时俱进的,各部门不能“以不变应万变”,要不断创新求变,以新思路、新办法解决新问题。
立足岗位办实事,要杜绝“拍脑门”、想当然。群众需求不是上级领导安排下来的,也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想出来的,一厢情愿式的服务,群众是不买账的。要走进基层、深入群众,身入更要心入,真正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急所盼,才能找准痛点、难点、堵点。这样,职能部门提供的服务才能与群众的需求相契合,群众才会感受到诚心和诚意。
立足岗位办实事,要善于“解剖麻雀”。为群众办实事,不仅要满足于解决个案问题,更要从中分析总结归纳,找到个案背后的共性问题,力求形成制度性的解决方案,变“突击做”为“长久做”,让具有创新性的制度性成果持续惠及更多群众。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立足岗位,坚守职责,把与群众相关联的每一件“小事”做好做实,群众就会感受到“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实效,就会感受到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