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强 本报记者 杨少明
这几天,庄河市兰店乡元和村村民李明吉走进苹果园,脸上总是挂着笑。“干活儿比以前主动多了,心情可好了!可是前段时间,脸上愁得绷成了‘核桃’。”李明吉的妻子时不时地跟他开玩笑。
“多亏了四书记帮忙,帮俺果农卖苹果,俺家1万多公斤苹果的销售有了着落,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当然高兴啦!”李明吉笑道。
李明吉所说的“四书记”,是兰店乡党委第一副书记陈军以及元和村党支部原书记王福堂、现村党支部书记孙智飞、驻村“第一书记”孔重人。
元和村有十多名农民种苹果树,年产量5万多公斤。每年10月初,果贩子会提前进村,与果农商量好价格,待苹果采摘完毕,按果品等次全部收走。前些年,收购价、销路都非常好。但去年,收购商有意压价,果农不敢捂果惜售,只好卖给他们。
今年苹果采收季,收购商迟迟未现身。元和村的果农不免有些焦虑,一怕收购商借机压价,更怕上冬后苹果滞销,损失更大。
王福堂是村里的老党支部书记,今年因年龄原因,换届中退了下来,却一直关心村里的发展。前不久,他与果农聊天时了解这一情况后很是着急,立即想到乡党委第一副书记陈军。去年,有些村的桃子滞销,在陈军的协调下,很快解决了100万公斤桃子的卖难问题。
王福堂特地去了一趟乡里。听闻老党支部书记的请求,陈军当即答应想办法。第二天,他约上王福堂一起来到元和村村委会,村党支部书记孙智飞、驻村“第一书记”孔重人也在,两人恰好正在商量这个事。四人来到李明吉的果园里,召集果农开了个现场会。
看着果农们焦急的神情,陈军对其他3人说:“时间比较紧,咱们几个现在就分头想办法,要充分利用手里的资源,发动各种关系,选好销售渠道,别让果农吃亏,争取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说干就干。4人都找到了一些销售渠道。3天后,他们又开了个碰头会。经过比对、商讨,最终确定了一家有实力、重信誉并且可与电商平台对接的收购商。
收购商随即被请到元和村。4名书记陪着他考察了各个果园的情况,收购商对元和村苹果的品质比较满意,当即同意设定相应的收购标准,以不低于市场价收购。
眼下,对于元和村的果农来说,曾经的担忧已荡然无存。而在陈军等4名书记心里,他们开始为果农盘算更长久的销售问题:“要设法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让忙碌一年的果农在每年的这个时候心里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