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理工学院将思政元素融入每门课——

让教学过程出彩更走心

辽宁日报 2021年10月28日

营口理工学院通过实践教学加大思政宣教力度。(资料片)

本报记者 徐 鑫

营口理工学院坚持抓好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充分挖掘蕴含在课程中的德育元素,实现全部课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建设真知真信真行的教师队伍。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教师政治素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重要政策文件等,都是常态化学习内容,引导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加强课程思政宣传,增强教师思想认同。学校在不同阶段开展了大学习、大讨论和培训指导,引导全体教师树立“课程门门有德育,教师人人讲育人”理念,教学单位对接思政课教师,对专业教师不理解的思政内容作具体指导;加强示范带动,推进广泛深入实施;健全评价考核督查机制,服务课程改进。

深化教学改革,构建立体思政教学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一直在路上。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为着力点,更加注重实践教学,更加注重文化融入、学术支撑。通过教师与学生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5个结合,构建立体教学模式。用具有感染力、影响力的教学,解决学生的现实困惑,澄清模糊认识,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依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校地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对地方历史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与营口市西炮台遗址、营口市博物馆、中共奉天支部营口小组纪念馆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帮助学生实现知行合一。

有机融入精准滴灌,打造贯穿价值引领、润物无声的专业课程。如何让专业课程将“育才”与“育人”结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学校从2018年初启动实施课程思政,制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编制指南》,明确了原则与要求,确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等融合方向,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育人主渠道作用。

教师结合实际,充分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开展教学设计。《水污染控制工程》是首批立项课程、优秀结题项目。课题组通过创新课堂形式,设置“如何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问题组织学生研讨,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工程制图与CAD课程》也是首批立项课程、优秀结题项目,课题组明确育人目标,制定授课计划,挖掘思政元素,完善教案设计,推进课题实施……如今,主动挑起“思政担”,已成为营口理工学院教师的普遍自觉追求。无论是思政课,还是专业课、公共课、实践课等,都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