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冻土深度每10年减少5.5厘米

未来东北区域气温将持续上升

辽宁日报 2021年10月27日

本报讯 记者胡海林报道 10月26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省气象局就东北区域气候变化事实、影响及未来变化趋势进行通报,并依据未来气候变化及其对东北区域农业、湿地、城市采暖制冷能耗影响,提出应对建议。

今年,东北区域气象中心组织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气象部门完成了第二次东北区域气候变化评估工作。观测到的气候变化显示,1961年至2017年,东北区域年平均气温上升速率为0.31℃/10年,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气温上升速率和全球近50年气温上升速率,其中辽宁平均气温上升速率为0.27℃/10年。同期,东北区域年降水日数平均每10年减少1.7天,降水强度则以0.11毫米/天/10年的速率增强,辽宁年降水日数以2.8天/10年的速率减少,降水强度则以0.17毫米/天/10年的速率增强。

值得关注的是,1961年至2017年,东北区域年日照时数以35.2小时/10年的速率明显减少;积雪期以3.7天/10年的速率显著缩短,最大积雪深度则以0.9厘米/10年的速率增加,最大冻土深度以5.5厘米/10年的速率减小。辽宁年日照时数减少速率为36.6小时/10年,积雪期以3天/10年的速率缩短,最大冻土深度以3.7厘米/10年的速率显著减小。

对于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及风险,东北区域气象中心分析预测,虽然在21世纪近、中、远不同时期,在不同排放情景下指标值会有一定差异,但整体上看,东北区域气温会持续上升,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增强,高温灾害风险增强,干旱风险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低温冷害风险下降。

省气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气候变暖对农业、自然生态系统、能源等敏感领域会产生明显影响。建议针对未来东北区域热量增加的特点,选择适合区域的中晚熟作物品种;升级和改造农田基础设施及水利工程,提升农业应对更严重或更频繁洪涝、干旱灾害的能力;遏制黑土地退化。通过建立长效补水机制、研究适应气候变化的湿地恢复技术等,保护和修复辽宁湿地资源。通过完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开展光热气候资源评估等,科学调控城市采暖制冷能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