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中国戏剧节展演

话剧《北上》获赞史诗品格

辽宁日报 2021年10月26日

话剧《北上》剧照。阎 波  摄

本报记者  王臻青

核心提示

正在武汉举办的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是近年来我国舞台艺术创作最新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原创话剧《北上》是我省唯一一台入选本届中国戏剧节的戏剧作品。10月20日,辽艺在湖北剧院连续演出两场《北上》,北京等地戏剧专家与武汉观众共同观看了演出,无论是现场观众反馈,还是演出结束后剧目研讨会上的专家反响,大家都对话剧《北上》给予了高度评价。

专家评《北上》 有气势有风骨

10月24日,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专家评论会在武汉举行。与会专家从史诗品格与正大气象、象征手法与诗意表达、经典结构与戏剧张力、形象塑造与细节刻画四个方面给予《北上》全方位评价,并且提出了修改提升的建议,期待这部史诗品格的话剧更加精致,成为中国当代戏剧代表作。

话剧《北上》讲述的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诚邀并护送爱国民主人士,从香港出发北上东北解放区参加人民政协筹备工作,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故事。整部话剧凝重洗练、气势恢宏,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有机融合,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该剧综合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有机融入舞蹈、歌曲、京剧等艺术形式,表达了主人公的家国情怀。该剧主创团队阵容强大,由陈薪伊担任总导演,津子围、李景阳、孙浩担任编剧,辽艺老中青三代演员联袂主演。

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认为,《北上》主创人员的艺术创造力很强,导演在场面处理上有气势、有风骨、有魄力。戏剧情节及人物关系设计合理,具有戏剧张力,感染力强。情节发展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全剧出场人物众多、气象宏阔。演员的表演生动、感人,放得开、收得住。

陕西省艺术研究院院长丁科民认为,《北上》具有史诗品格,作为革命历史题材剧,《北上》坚持现实主义话剧创作方向,同时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将话剧进行诗化处理,这样一来就大大增强了戏剧感染力。这部话剧还借鉴了电影创作手法,尤其借鉴了小剧场话剧中的悬疑剧表现手法,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总之,话剧《北上》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一剧一推介”吸引武汉媒体与《北上》主创交流

据了解,本届中国戏剧节将持续至10月28日,来自全国各地的31台优秀剧目接连登场,涵盖京剧、昆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婺剧、高甲戏、花鼓戏等14个戏曲剧种以及话剧、歌剧、儿童剧等多个艺术门类。中国戏剧节是一项全国性的戏剧展演活动,创办于1988年,每两年举办一届。本届中国戏剧节主题为“戏聚英雄城·礼赞新时代”,主办方还特别设置了“一剧一推介”环节,剧组主创与媒体面对面深入交流。近10家武汉媒体在见面会上与《北上》主创人员热情交流,并对多位主创进行专访。

辽宁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佟春光接受采访时表示 :“《北上》剧组来到武汉这座英雄城市演出,全体主创感到十分荣幸。话剧《北上》讲述的这段历史鲜少在舞台上呈现。作为庆祝建党百年的献礼剧目,我们诚邀著名导演陈薪伊加盟主创团队,辽艺全体演职员倾尽全力打造精品。我们希望通过话剧《北上》的演出,让更多观众能够更深刻、详细地了解那段历史。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是一支具有延安鲁艺光荣传统的文艺队伍,我们始终坚持精益求精的艺术创作态度。参加中国戏剧节展演,我们希望听取更多的宝贵意见。”

演员与观众感动彼此

演出结束后,话剧《北上》的演员表达了参加中国戏剧节的感受。一天连演两场,虽然演员们很辛苦,但心情激动。辽艺国家一级演员杨威然在《北上》中饰演陶兰,她表示,能够参加中国戏剧节,感到很荣幸。她说:“陶兰是一个情感细腻、有着坚定的理想与信念的女孩。为了塑造一个南方女孩的形象,我在台词上下了很大功夫。能够与陈薪伊老师这样的大导演合作,得到这么多辽艺老前辈的指导并同台表演,对于我们年轻演员来说,非常受益。”同时,辽艺的演员们对于武汉观众的热烈反响深受感动。

从事文艺工作的武汉观众许先生表示:“《北上》舞台呈现颇多新意,其中船的设计具有重要象征意义,很震撼。《北上》在灯光处理上,用冷光源勾勒出船体的结构及人物的雕像感。暖光源的处理,更能够打动人心,是非常好的写意手法。辽宁人艺演员演技很好, 我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带来了情感共鸣。”

观众刘女士说:“《北上》非常真实,辽宁人艺演员的表演让我非常感动,演员们对他们所扮演的人物有非常深刻的了解,不论是外部形体动作,还是内心情感表达,都掌握得非常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