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胡海林报道 10月25日,记者从省水利厅获悉,我省在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试点建设的河槽雨洪暗蓄资源化利用工程竣工投用。该工程年可增加供水260万立方米,为喀左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公营子镇生产生活用水提供充足保障。
辽西地区受地形地貌和气候等因素影响,降雨量年际分布不均,域内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汛期雨洪资源陡涨陡落,难以收集、存储和利用。为进一步提升区域雨洪资源利用率,实现小区域、小流域水量时空均衡利用,2020年,经省政府研究决定,在辽西干旱地区实施河槽雨洪暗蓄资源化利用试点项目建设,并同步开展河槽雨洪暗蓄资源化利用研究与应用工作。
河槽雨洪暗蓄资源化利用工程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天然河道,依据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关系,在不改变地下径流的条件下,通过可调控截渗工程,为雨洪资源提供调蓄空间,通过拦蓄、入渗工程,将雨洪资源入渗到调蓄空间中,并通过开采工程进行利用,以提高雨洪资源的利用率。
经现场勘查及多轮技术研讨,水利部门在对喀左县境内9个意向点进行水文地质调查与分析后,最终确定在喀左县第二牤牛河公营子镇段实施河槽雨洪暗蓄资源化利用试点项目建设。工程新建拦水堰两座,改造拦水堰及截渗墙各1座,新建坑塘9处,坑塘总面积为29.88万平方米,并在堤外建4个开采井。
“河槽雨洪暗蓄工程优点很多,不占用地下水资源,不影响地下水径流,不影响下游生态环境用水量;移民动迁少,占用耕地范围小,工程较为简单;就近开采利用,不需要远距离调水,而且可改善工程区附近水环境。”喀左县水利局局长常国新说。
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河槽雨洪暗蓄资源化利用工程具有投资小、实用性强等特点,尤其符合辽西地区的河流和水资源条件。我省将在喀左试点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并完善开发和管理能力,继续在辽西多地建设河槽雨洪暗蓄资源化利用项目,以缓解当地水资源匮乏的状况,并为当地生产和生活用水多元化供应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