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关键变量”成为“最大增量”

——葫芦岛市聚力科技创新释放转型发展动能
辽宁日报 2021年10月20日

省科技厅组织人员调研锦西化工研究院航空有机玻璃项目。

省果品贮藏与加工重点实验室。

智能蜂箱产出的蜂蜜供不应求。

辽宁(东戴河)带土移植转化中心。本文图片由葫芦岛市科技局提供

本报记者 翟新群

“十四五”期间,葫芦岛市要如何实现晋位升级?答案不言自明:唯有科技创新。

在这一共识下,葫芦岛市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全力优化创新生态,“带土移植”和“厚土培植”并进,推动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全市转型升级的“最大增量”。

展求新求变新态势

6月17日,省、市、县三级共建的辽宁(东戴河)带土移植转化中心挂牌。这个中心主要面向京津冀,采用“1+N+N”方式,即以1个带土移植转化中心为核心,建设N个产学研合作服务平台,形成N个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为入驻的人才、项目和企业提供最完备的要素保障、最优的服务质量、最好的发展空间。

7月27日,立足通过制度创新厚土培植创新生态,葫芦岛市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方案》和《葫芦岛市关于鼓励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在支持创新区域、创新主体、创新平台等方面推出系列大手笔奖补措施,力度空前。

7月29日,在北京召开的东戴河新区承接京津冀“带土移植”科技招商推介会上,航天宏图、北京大学北斗伏羲等20家企业现场完成了合作签约,东戴河·中关村金种子实训营等10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辽宁伊菲科技新材料等3个实质性产学研联盟授牌启动,为全省“带土移植”迈出示范打样第一步。

在9月14日召开的葫芦岛市科技创新大会上,市财政拿出1600万元,奖补了全市54家瞪羚、雏鹰、高新技术企业。“我们还要再拿出1000多万元用于人才引进,今年全市科技创新投入总额将达到3000万元。”葫芦岛市政府主要领导表示。当天,葫芦岛市还与东北科技大市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沈阳理工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启校地合作。

9月17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葫芦岛市政府、省农业农村厅、省科学技术厅四方战略合作建设“中国农业科学院环渤海湾研究院”在葫芦岛农垦集团签约。葫芦岛农垦集团董事长邓文岩表示,此举将为葫芦岛市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咨询、科技合作、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平台,为葫芦岛农业增添强大智囊团、技术员和成果库,持续将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科技、资源、人才优势转化为农业农村发展的创新优势和竞争优势,为葫芦岛市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共产党葫芦岛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上,传出了京津冀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正在葫芦岛启动实施的消息。

今年以来,一桩桩一件件令人欣喜的科技创新大事在葫芦岛市频频发生,这正是基于这座城市把科技创新视为实现后发赶超、高质量发展“定海神针”的根本认知。

“带土移植”推进招才引智

“连山区白马石乡的智能蜂箱出蜜了!波美度达43.8,淀粉酶值也非常高,是营养丰富的成熟好蜜。”

产出好蜜,缘于葫芦岛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龚勋的专利——智能蜂箱温湿度调节软件。这项技术在蜂箱里安置小探头,随时了解箱内温湿度等情况,避免频繁开箱,减轻对蜜蜂的干扰,保证蜂蜜质量。

作为我省第一个数字化养蜂场,连山区白马石乡蜂场已成为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生态蜂业专业委员会的示范基地,又称中国最美智蜂小镇,尽管每年蜂蜜产量达到30吨,仍然供不应求。

葫芦岛高校和科研院所相对匮乏,人才储备不足,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科技创新将处于科技成果和人才输入型形态。按照“项目+团队”的“带土移植”发展思路,借助东北科技大市场运营团队,“辽宁(东戴河)带土移植转化中心”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他们引进市场化运营服务平台,确保年底前完成“一站二厅三区六平台”建设:一站,即芝倪小站;二厅,即展览展示厅、项目路演厅;三区,即数字经济产业孵化区、医药康养产业孵化区、文旅创意产业孵化区;六平台,即“带土移植”转化平台、芝吧科创服务平台、科创人才培养平台、特色产业链全景招商推介平台、市场主体网络化管理服务信息平台、柔性人才及智库云平台。

这里将引进和培育技术评估咨询、成果转移转化等创新服务机构,形成功能强大、特色突出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重点围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开展科技招商,引进一批优质企业、平台、项目、人才(团队)等,推动高新技术成果在葫芦岛市转移转化,并向辽西和全省辐射。目前,这里已建成7家专家工作站,签约16个“带土移植”项目。

葫芦岛对招才引智一向舍得投入。他们制定了《葫芦岛市关于推进人才集聚的若干政策》及具体操作细则,设立1亿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基金)池,用于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科研创新、成果转化等,帮助人才解决在创业创新、安居乐业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政策明确,对经审核认定的高层次创业人才或团队带头人,给予20万元至500万元的创业项目启动资金。其中,经审核认定符合第一层次及同等层次的创业人才,最高给予500万元启动资金;经审核认定符合第二层次及同等层次的创业人才,最高给予300万元创业项目启动资金。

多所知名高校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龚勋,引进葫芦岛初期只是挂职,很快就因表现突出留任实职副县级领导干部。这让他更加如鱼得水,年年都有省科技进步奖申报。龚勋通过7项专利技术,帮助辽宁伊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铝基陶瓷产品研发中取得突破,其中的铝基陶瓷在1800℃高温下不裂,质量轻、硬度高,目前已顺利进入市场。

再有不到1个月,葫芦岛华远化工机械装备有限公司与产学研合作伙伴东北大学巴德纯教授团队研制出的106立方米内胆式聚偏氟乙烯聚合釜即将完成主机制造。“聚合反应中搅拌能力和热传导问题是核心要素,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有利于缩短反应时间,增加树脂产量,提高树脂质量。这一成果将为我国PVC行业带来一场革命。”葫芦岛华远化工机械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春辉说。巴德纯教授是葫芦岛市柔性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他说:“产学研合作开发新产品前景广阔,我们要和华远化机密切合作,为我国开发出国际领先的成套化工装备。”今年上半年,葫芦岛市已经建成17个典型类的产学研联盟和16个提升类的产学研联盟。

日前,辽宁正业花生联合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等多家科研单位,完成了“花生全产业链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示范”课题的“揭榜挂帅”程序。他们将重点进行适宜东北地区种植的花生良种研发、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研究、创新花生加工技术、开发高附加值花生食品、保健品,着力构建花生全产业链节本提质增效技术体系并进行示范推广,从而提升辽宁花生产业核心竞争能力,推动花生产业化升级。目前,葫芦岛已有3个项目列入省首批“揭榜挂帅”科技攻关计划。

“十四五”期间,葫芦岛计划构建以企业为盟主的实质性产学研联盟200个以上,实施“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50个以上,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的研发,引进“带土移植”人才团队100个以上,促进一批重要科技成果在葫芦岛实现转移转化。

以制度创新优化科创生态

孚迪斯石油化工(葫芦岛)有限公司每年投入2000万元搞研发,如今拥有10个润滑油检测实验室,是除中石化和中石油外,国内第三家能生产新型航空润滑油的企业。公司今年与中国航发集团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可望3年内完成科创板上市。公司拥有36名科技人才,被葫芦岛认定为第一个高层次科研团队。

这是葫芦岛高新区自己孵化的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葫芦岛高新区始终不遗余力地培育优化创新生态。目前,这里拥有建筑面积1.74万平方米的科技企业孵化器、2万平方米的科技成果转化标准厂房、5000平方米高端人才公寓。建有创新创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大学生实习3个基地。自主建设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招才引智3个服务平台,两年来累计向24户科技研发类企业和人才兑现奖励资金200余万元,帮助解决企业各类疑难问题71项。截至2020年末,高新区累计孵化科技企业83户、转化科技成果206个、申报各类专利267个,已有高新技术企业17户、省级研发机构10个,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20.98亿元。

葫芦岛市以制度创新为技术创新打造生态、厚植土壤。出台鼓励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明确在区域创新奖励方面,对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的给予2000万元奖励;对新列入省级高新区的园区给予1000万元奖励。对省备案瞪羚企业一次性给予50万元奖励,对省备案雏鹰企业一次性给予20万元补助。对新认定的省级重点实验室给予100万元资金支持;对经科技部公布备案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一次性给予50万元奖励。企业获得国家科技奖一次性给予20万元奖励,获得国家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给予50万元奖励。

葫芦岛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引擎,全力打造开放式、网络式、集聚式创新生态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科技创新营商环境。建立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以财政资金为引导,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发展。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模式,为科技企业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积极为科研人员减负,面向科研单位推出减表等举措。建立市级科技成果库,为与企业开展科技成果精准对接夯实基础。

“十四五”期间,葫芦岛将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形成创新理念落地生根、创新要素高度集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的创新生态。培育雏鹰企业100家以上、瞪羚企业50家以上。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到20个,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5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培育百亿级科技产业集群,打造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0%。创新型城市建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建成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