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大卫
渐入深秋,大部分涂料企业进入淡季,但在辽宁顺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车间内,机器手臂上下翻飞,一批批产品正在装车。两层楼高、占地8000多平方米的生产空间里,几乎看不到工人操作的身影。如今,企业生产环节的一线工人数量减少了51%,产能却增加了一倍。
这里的机器,不仅可以独立“思考”,就连小批量、定制化的订单也可以“随心所欲”。无论是细沙涂料还是环保涂料,只要输入订单,系统就会自动匹配最优方案,制定生产计划。产品也被印上编码,每一道程序均可追溯。
智者见“智”,智者重“智”。凭借着打通全流程、畅通上下游智能生产系统,顺风已经成为行业的佼佼者、数十家国际品牌的“座上宾”,前三季度主营业务收入逆势增长25%。
紧跟“数字蝶变”大潮,辽宁“顺风”而行的企业还有很多。
截至目前,全省已有60个项目入选工信部试点示范和典型案例、15个项目获评国家新模式应用试点示范、培育云平台20余个,上云企业超过5万户,其中工业企业1.5万户。今年上半年,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15%。
当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洪流袭来,最需要丰富的应用场景作为载体。辽宁厚实的产业基础,也在寻找新动力激活潜能。当“大势”遇到“优势”,必将释放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强劲动力。
辽宁,一场以“智造”之变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画面和宏大场景,正在14.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徐徐铺展。
新基建不断夯实
走进赛轮(沈阳)轮胎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条条全钢子午线轮胎正排队“走到”下一个工序。支配它们生产的“大脑”是由赛轮集团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在橡胶轮胎行业投入使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橡链云”。而这片“云”是附着在一张覆盖全厂区的5G网络之上的。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底座,是数字经济崛起的有力支撑。
近年来,辽宁积极落实基础设施能力提升行动,加快构建广覆盖、高可靠的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开通5G基站达到3.5万个。为华晨宝马、鞍钢、抚顺新钢铁、辽阳石化等20余家重点企业开展了5G专网建设和应用测试。
如果说5G网络是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传输的神经系统,那么标识解析节点等数据中心则是神经纵横交错的节点。
近日,好消息传来,我省8个二级解析节点建设方案一同获批建设,至此,辽宁在建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已达到19个。目前上线11个,在建8个,居东北首位,列全国第七位。其中,禾丰牧业饲料加工、鞍钢钢铁、丹东华阳纺织等行业节点10个,辽宁兴标壹、辽宁联通等综合型节点9个。国内首个“星火·链网”骨干节点在营口落户,现已完成相关系统部署,正在试点运行,为应收账款融资等金融服务提供信任支撑。(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