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越
在丹东,应该办的事情痛快办、创新办已成为工作常态,直接带来市场主体的活跃;在盘锦,通过刀刃向内的深化改革,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可一次办好。两地聚焦“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精准发力,大力推进制度创新,涵养良好发展生态。
10月14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丹东市、盘锦市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了优化营商环境的亮点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
丹东:“最多跑一次”事项比例达99.45%
“今年前三季度,丹东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1215户,同比增长12.45%。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内资242.38亿元,同比增长11.46%。前8个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4%,排名全省第三位。”发布会现场,丹东市相关负责人用一组数据说明了营商环境之变带来的市场主体之兴。
成绩的取得,源于诸多强有力的措施,排在首位的是强化思想共识。丹东市在全省首创“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并在全市36个县级以上各类政务服务中心全面推广,已提供服务3万余人次。“绿色通道”“以函代证”“告知承诺”和“容缺后补”等制度在实践中普遍应用,2069个事项实行“容缺受理”,46项证明事项实行“告知承诺”。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丹东市县两级100%实现“三集中三到位”,累计取消、下放、调整行政职权797项,清理取消办事创业证明75项。商事制度改革方面,新办企业登记注册时间压缩至1天以内。全地区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事项全程网办比例达88.5%,“最多跑一次”事项比例达99.45%,事项平均办理时限压缩82.41%。网上办、掌上办、指尖办、就近办成为新常态。
(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