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大毅
“爱琢磨、闲不住。”这是工友对方春刚的评价。方春刚是本溪钢铁(集团)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歪头山铁矿汽车作业区的一名矿用汽车修理工,也是该作业区的辽宁省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工作30年来,方春刚主导参与设备创新改造项目数十个,诊断设备疑难杂症百余起,精修设备缺陷千余次,为本钢创造经济效益近3100万元,靠的便是这股子劲头。
方春刚进入本钢歪头山铁矿工作时,正赶上矿山内燃设备更新换代,他被分到汽车车间检修工段总成班,跟师傅学习矿用汽车核心部件变速箱的维修。他通过自学理论知识,摸透了变速箱的机械运行原理,先后拜厂里几位技术能手为师傅,从他们那里集中学习了电气和液压两大方面的专业知识。通过10年实践,严谨细致的方春刚摸索出一套检修技能和快速诊断故障的技巧,顺利攻克了变速箱的诸多疑难杂症。
自2010年歪头山铁矿扩帮工程实施以来,矿山引进了大吨位矿用汽车投入运输作业,方春刚利用工作之余,研究系列变速箱、后轮湿式液压制动器等部件工作原理和故障数据测试的诊断技能,不仅成功填补了企业对大吨位液压总成件的检修空白,也为企业节省了外委检修的人工和试验等费用,年创效益都在50万元以上。
方春刚在矿用汽车技改方面经验丰富,相继开发出变速箱检修翻转架、变速箱油位计防尘罩等。其中,后氮缸防尘套革新项目,由原来的整体套装式改为分体拉链式,维修人数大大缩减,维修时间也从过去的1小时缩短到如今的20分钟。2018年,方春刚的“金点子”建议被三一重型汽车装配有限公司采纳实施十多条,技改升级版新设备为三一重型创效数百万元。
在方春刚看来,创新是技术工人的灵魂。他参加工作不久,就自己“琢磨”改进变速箱检修工艺,自制检修系列工具,在报废的进口件上“做手术”再利用,研发矿用汽车变速箱实验台用数据指导徒弟们进行设备检修,进而快速提升了实战技能。他带领的省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深入实践,近3年完成十多个改造项目的前期方案论证和自主设计图纸绘制,中期自制件开发和局部改造方案改进优化。他在业余时间进行不同温度下柴油配比模型试验后,向本钢矿业公司领导建议在冬春、秋冬季节的过渡期间,使用柴油替代方案,年可为本钢集团公司节约成本420万元。
为提高徒弟们实战技能,方春刚想出模拟实际教学的办法。他把报废车改造成变速箱实验台,带领徒弟亲自测试。很快徒弟们的综合技能大幅提升,变速箱的使用周期也由原来的几个月延长到20多个月。方春刚将自己多年来在工作中积累的故障诊断技能和创新技改经验,毫无保留地通过师带徒、技术交流等方式传授给需要的人,为企业培养出众多高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