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艺术精品讲述中国故事

辽宁日报 2021年10月13日

鲁美老院长宋惠民(左)在现场观展。

本报记者  杨  竞  文并摄

走进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井冈山》《老人读报》《铁人王进喜》《铮铮铁骨》等美术作品,栩栩如生,打动观众。

10月9日,为庆祝建党百年,鲁迅美术学院举办了“翰墨颂党恩 丹青绘百年”——离退休教职工美术作品展。此次展览不是一个简单的离退休教职工美术作品展,而是在讲中国故事,传承鲁艺精神。

展出的200多幅作品包括国画、油画、雕塑、书法、摄影等。作品主题鲜明、题材广泛、感情真挚、笔触生动,充分表达了老艺术家的爱国之情和对鲁艺精神的传承。参展的艺术家有宋惠民、任梦璋、许勇、王绪阳等,其中有年逾九旬的艺术家,也有在专业领域享有盛名的年轻艺术家,每位艺术家都拿出了自己的精品力作。比如宋惠民的《花之华》、任梦璋的《雄鸡图》、孙文勃的《归真》、李钟录的《 关东初雪》、王立贤的《太行金秋》及陈绳正的雕塑作品《铁人王进喜》等。

深入生活是艺术家一生要走的路, “艺术为人民大众服务”是艺术家致力于践行和弘扬的鲁艺精神。描绘、抒写、讴歌我们伟大的时代,是艺术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比如王绪阳的《帕米尔金秋》、栾永让的《屋檐小诗》、刘东瀛的《夏》、迟恨非的《把北京和拉萨连起来》、邸立丰的《春潮》等。

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礼赞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的辉煌历程。此次还展出很多新作品,有宋德昌的《钟南山院士》《袁隆平院士》、孔凡平的《九月红海滩》、刘宏伟的陶瓷作品《八女投江》等。刘宏伟在陶瓷作品《八女投江》中,将著名艺术家王盛烈的国画作品《八女投江》用陶瓷表现出来。《八女投江》是王盛烈于1957年创作的作品,根据抗日联军八位女战士在弹尽援绝的情况下,宁死不屈,集体投江,壮烈牺牲的真实故事而绘制的革命历史题材画作,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许勇是一位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画家,他创作的《郑成功收复台湾》《群众歌手》等绘画在中国近代美术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对中国画创作与发展起到了可鉴与启迪的作用。在历史主题绘画创作中,他的《义勇军进行曲》《1937——南京》《十送红军》《二小放牛郎》《瑞雪丰年》《群众歌手》等以浓墨重彩的艺术风格描绘革命先辈的英雄主义气概及在和平时期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此次展览,他创作了一幅新作品《铁蹄下的歌女》。

在展览现场,记者见到鲁迅美术学院老院长宋惠民,他是一位出色的美术教育家、油画家,也是当代中国油画艺术活动中重要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他以“油画民族化”为己任,其笔下的《曹雪芹》《圣山》《老英雄·孟泰》等人物形象厚重、朴实、挺拔、伟岸。许多作品被人民大会堂和中国美术馆收藏。如今,年逾八旬的宋惠民在画坛耕耘六十余载,成就卓著,仍保持着画家的朴素姿态,用画笔记录时代变迁。

宋惠民说:“鲁艺精神最重要的是踏踏实实、吃苦耐劳和团队协作精神,还有就是对艺术无尽的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