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以心换心”工作方法

辽宁日报 2021年10月09日

复旦大学教授唐亚林在《北京日报》撰文认为,人们到政府机关去办事,不仅希望“门好进”“事好办”,而且希望“脸好看”“话好听”,更希望在一个宾至如归的面对面服务环境中,充分感受“以心换心”的情感服务魅力。因此,需要推进“以心换心”的情感治理,推广“以心换心”的工作方法。

所谓情感治理,是指在包括行政性事务、社会性事务与生活性事务等在内的日常人情事务处置过程中,主事组织与主事人在遵循既有科层制法理规则与运作程序的基础上,运用“以心换心”的思维、以情唤情的方式、以理服人的方法、以德报怨的境界、以情感人的气度,通过心平气和、相互协商、各自礼让、彼此合作、共享共荣等方式,推动涉及人情事理的多方主体就共同拥有但存在纷争的事务事件、矛盾纠纷、共同利益等问题进行有效处置,由此促使整个社会的人心民风得到教化熏陶、社会秩序得到安定保障、发展绩效得到有效提升的和睦和谐和合理念、机制与模式的总称。

第一,情感治理反映的是一种态度情绪。对服务的群众有没有感情,是高高在上、颐指气使,还是平等相处、友好相待,反映了主事组织和主事人的一种服务境界,以及在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中流露出的人际关系亲密程度与连接状态。从此角度上讲,情感治理实质上是一种人情化连接方式,它需要主事者对待办事人像对待亲人一样,在尊重规则和程序的基础上,不论亲疏,不论好恶,有事好好说,有事好商量,有事好办理。

第二,情感治理体现的是一种行为方式。政府机关、办事机构和工作人员不断简化办事流程,耐心细致周到地提供各种服务,让办事者容易感知和熟悉所需办理事项的各种规章、流程、程序和方法、手续,改变“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局面,就是人情化行为方式的最好体现。

第三,情感治理是一种工作方法。主事人在处置人情事务过程中所呈现的人情练达状态,往往表现为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急当事人所急,想当事人所想。从此意义上讲,情感治理是一种人心换人心的工作方法。比如各地安排各级党政干部下基层宣讲政策,住农家认亲戚,促生产帮发展,是典型的“以心换心”工作方法。

第四,情感治理是一种治理机制。情感治理反映的是一种柔性治理机制,与冷冰冰的照章办事的刚性治理机制相对,表现为“良言一句三冬暖”的嘘寒问暖状态,体现为处理人情事务的人际联络机制。这种柔性的情感治理,是一种内嵌于科层制,但又超越科层制的社会心理治理模式,它去除一切不必要的繁文缛节,追求人情事务处置程序简单化、成本最小化、情感温暖化。

第五,情感治理是一种价值观。情感治理不仅反映的是科层制治理体系下事主双方地位平等的状态,而且展现的是主事者对待服务对象的态度和情感,以及在处理人情事务时所秉持的“将心比心”的“公道心”和“良善心”。因此,情感治理是一种与科层制理性化治理模式相辅相成的德性化治理模式,它体现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就是以情感为纽带,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起来。

第六,情感治理是一种关系共同体。情感治理建构的是一种信任关系和关怀之情,它既连接孤立的个体之间的关系,又连接不同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还连接不同组织、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这种不同类型的关系共同体的建构与叠加,是情感治理所体现的一种最深层文化模式,最终为构建人心政治形态奠定包括交往力、信心力和情感力在内的社会心理文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