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卢莎
10月4日一大早,位于丹东市的抗美援朝纪念馆入口处便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在熙熙攘攘的游客中,来自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张吉林老人格外引人注目。“解放战争时期,我是一名空军飞行员!”今年已经92岁高龄的张吉林话语中充满了自豪感。
“纪念馆外场地上展出的飞机,我都能辨识出它们的型号,包括飞机上的雷达、机枪,我都用过。”走进抗美援朝纪念馆的展区,再一次近距离接触到曾与自己生死与共的“老伙伴”,张吉林不禁微微颤抖,显得十分激动。
多年来,张吉林老人在牡丹江市担任空军义务宣讲员,讲解我国空军的光荣历史。“来丹东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就是要重温那段红色历史。回去后,我的党史课程又有了新内容,要把参观的切身感受讲给更多后辈听。”
抗美援朝纪念馆有20多位讲解员,国庆假期客流量大,他们每天的工作任务也很繁重。每位讲解员每天要讲上七八场,平均每场讲解50分钟。抗美援朝纪念馆宣教科科长宋丽萍告诉记者:“按照人员密集场所疫情防控要求,我们馆除了加强对游客体温检测及防护管理外,还严格执行每日限流制度,每日最大接待量控制在4500人,游客需要提前预约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