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葛传东
10月1日,雨后清晨,大台村的空气格外清新。一面面国旗在村民家门前猎猎飘扬,花草点缀着院落,美味饭菜的香气弥漫整个村屯。
漫步村落中,周婧和每个擦肩而过的村民打着招呼。走过一段泥洼路时,她心里默念:这条路节后一定要修好!就在一个月前,周婧从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行政审批局来到深井子街道大台村担任“第一书记”,开始了驻村工作和生活。
叮叮叮……周婧的手机突然响了。一看是村民宋士琴打来的电话,周婧的心里一紧,担心她家又出了什么事。
“小周书记,听说你国庆节都没休息,中午来家里吃饭啊,我给你包芹菜猪肉馅饺子。”宋士琴在电话中说。宋士琴家是低保户,家中三口人,宋士琴有心脏病,她的儿子有残疾,仅靠丈夫打工维持家用。
“好啊,过节了,咱们得吃饺子。”周婧满口答应,便直奔宋士琴家。进院时,她看见宋士琴正在晾晒葫芦条。
“小周书记,不是说中午来吗?”宋士琴笑着迎上来。“宋大姐,过节了,我必须来看看你们。”周婧也笑着回答。
自打来到村里后,第一天见到宋士琴,周婧就一直牵挂在心。“小周书记,我家的低保办妥了,节前发了578元。”宋士琴在第一时间和周婧分享她的喜悦。周婧也开心地说:“宋大姐,你放心,有党的乡村振兴政策,咱们村民的生活会一天比一天幸福。”
离开宋士琴家,周婧看到种粮大户赵跃辉正在擦拭收割机。“赵大哥,这台大收割机是新买的吧。”“可不是嘛,上次和您聊天后,我茅塞顿开。我今年种了500亩玉米,明年要扩大到1000亩,没有现代化机械设备可不行。”“赵大哥,等秋收过后,咱们一起研究研究办种植合作社和农机补贴的事情。”“好嘞,全听周书记的,到时大家都来参与呀,咱们共同致富。”两人谈话间,围拢在一起的村民笑声不断……
接下来,大台村将瞄准富民产业发力,深化网格化管理,持续增强乡村治理效能,使乡村振兴的“愿景”逐步变成“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