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劳模故事 凝聚奋进力量

辽宁日报 2021年10月02日

本报记者 金晓玲

“1950年,吴家柱成为沈阳气体压缩机厂的一名工人,从此,他的命运与国家建设融在一起……作为群众技术协作组织发起人之一,吴家柱与尉凤英、张成哲等劳模携起手来,推广革新项目,培养技术人才……”

10月1日上午,沈阳市铁西区劳动公园的广场上,镌刻着《我和我的祖国》曲谱歌词、庄严高大的红色背景墙前,来自中国工业博物馆的6名青年讲解员声情并茂地讲述着劳模故事。张成哲、尉凤英、马恒昌、吴家柱、王凤恩、王铮安……这些中国产业工人优秀代表的名字又一次响彻耳畔。

游客被精彩生动的故事吸引,迅速围拢过来,仔细聆听。

“今天是国庆节,是共和国72周岁的生日!在这里听到这些年轻人讲劳模故事,我的心情太激动了!”59岁的市民张敬业对记者说,“祖国越来越富强,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幸福,作为一名中国人,我骄傲,我自豪!”

“劳模爷爷奶奶们都太厉害、太伟大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有他们贡献的力量!”12岁的小学六年级学生罗梓涵说。

“我们想以宣讲劳模故事的方式,弘扬劳模精神、激发爱国情怀,与大家一起过一个有意义的国庆节,为共和国送上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中国工业博物馆副馆长王彤告诉记者,“10月1日、2日两天,这6位讲解员都会在劳动公园讲故事,每天循环讲6场。希望通过我们的讲述,让更多人了解劳模事迹、了解中国工业由弱变强的奋斗史。”

据了解,为讲好劳模故事,6名讲解员利用休息时间搜资料、查档案,形成初稿,反复修改……一篇千字讲稿历时半个多月才打磨完成。讲解员于泽玄放弃“十一”回海城老家的计划,留在沈阳参加讲劳模故事活动。通过此次历练,他对劳模精神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弘扬、传承劳模精神,能帮助我们‘沉’下心,厚积薄发,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在新时代书写奋斗青春。”于泽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