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新发展理念 奋力实现辽宁振兴发展新突破

辽宁日报 2021年09月30日

王行伟

核心提示

“十四五”时期是辽宁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极为关键的五年。如何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不断取得振兴发展新突破?辽宁提出,在“十四五”时期围绕做好“三篇大文章”破题结构调整,以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加快形成“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在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实现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深刻领会国家战略意图 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

紧紧围绕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明确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瞄准方向、保持定力,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一以贯之、久久为功”要求,把辽宁振兴发展放在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全局中进行统筹谋划,在主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捕捉发展机遇,扩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质量。

突出辽宁对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在维护国防安全方面,辽宁是军工大省,推进“军转民”“民参军”条件得天独厚,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前景广阔。一定要抢抓机遇,大力发展军民两用产业,加快推进新兴领域军民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效益的军民融合特色产业基地。在维护粮食安全方面,辽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职责。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做强做优粮油、果蔬、畜牧、渔业、林业等优势主导产业,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园区。在维护生态安全方面,辽宁拥有良好的生态和旅游资源,在落实国家建设东北东部绿色经济带部署以及推动文化、旅游等绿色产业发展中蕴含着很大增长潜力,有助于探索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在维护能源安全方面,辽宁可再生资源种类齐全,光伏、风电综合利用率居全国首位,可以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在核电、风电、抽水储能、光伏等领域谋划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培育形成新的增长点。在维护产业安全方面,辽宁工业体系完备,装备制造、石化、冶金等产业在国家产业布局中占有重要位置。在国家提出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背景下,着眼于工业“强基”的中长期需求谋划创新方向,发挥我省装备制造能力和科研攻关、技术工人等方面的优势,在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工业基础领域,以及关键产品、核心技术、重大技术装备等产业短板领域开展技术攻关,为破解“卡脖子”难题作出辽宁贡献。

在积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展现辽宁作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推进新时代辽宁振兴发展的重大机遇。辽宁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消费潜力;新松机器人、东软医疗CT等代表性的“辽字号”产品,为满足日益升级的国内市场需求提供了优质供给;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沿海省份,我省在扩大开放合作、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中能够发挥更大作用。要找准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以全局观念主动融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把维护“五大安全”这个政治使命、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有机结合起来,谋划富有时代感的高质量项目群,用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立和完善开放合作体制机制,扩展开放合作领域、创新开放合作方式、提高开放合作成效,以开放合作推动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和管理创新。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谋定“十四五”新突破路径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自觉摆脱惯性思维,打破路径依赖,扭住高质量发展不动摇,以实实在在的振兴成效推动新发展理念在辽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十四五”时期辽宁将在七个方面取得新突破,即在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在创新驱动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在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调整上取得新突破,在区域协调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取得新突破,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上取得新突破。同时,确定17项重点任务,以确保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能够落地实施,使战略任务与具体措施有效衔接。

从战略层面,我省提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主要包括: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交通强省、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幸福辽宁、教育强省、健康辽宁、平安辽宁等。重点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市场化深化改革、体制机制改革、补短板和新动能等方面,提出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基本思路和战略路径。

从产业层面,我省着力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跻身创新型省份前列,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更加重要。针对产业结构问题,我省提出要做好“三篇大文章”。改造升级“老字号”,就是要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装备制造业赋能增效,特别是要从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及系统集成整个链条上提升装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促进制造业向智能、绿色、高端、服务方向转型升级。深度开发“原字号”,就是要对冶金、石化等“原字号”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改变石化行业“炼”有余而“化”不足、“粗化工”有余而“精细化工”不足、原材料有余而增值链不足的状况,推进“原字号”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发展。培育壮大“新字号”,就是要强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突出抓好高端装备制造、集成电路、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超前布局增材制造、柔性电子、第三代半导体、量子科技、储能材料等未来产业,打造标志产品和领军企业,形成新的产业梯队;充分发挥产业数字化的场景资源优势和数字产业化的数据资源优势,做好场景资源和数据资源开放,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数字产业集群。同时,要加快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建设,加快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实现辽宁“数字蝶变”。

从区域层面,积极构建“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遵循区域经济规律,顺应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再平衡,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结合辽宁实际,构建以沈阳、大连“双核”为牵引的“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推动“一圈”“一带”“两区”区域互补、融合联动,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板块支撑和动力系统。同时,加快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圈”“一带”“两区”功能明显、优势互补,互为依托、协调联动,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改革激励创新 全力打造振兴发展新优势

实现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必须依靠改革破除发展瓶颈、汇聚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动力。其中,优化营商环境是破除深层次矛盾、消除体制机制障碍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省营商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同时也要看到,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还不够强,特别是在政务服务效能、制度性交易成本、信用体系建设、法治保障等方面,对标国际国内一流营商环境、对标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期盼,我们还有差距。为此,省委把营商环境提升到事关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目标,全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要把法治环境、信用环境建设作为优化辽宁营商环境的突出任务,加快推进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建设,健全完善社会信用制度体系,建立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严厉打击违法失信行为。

“十四五”时期应在以下方面深化改革:一是提高服务效率,简化办事流程。通过拓宽“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等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工程的广度和深度,让人民群众和企业能够享受到办事便捷高效的红利,吸引更多企业来辽宁投资办厂。二是提高公平度和透明度,建设法治良好的营商环境。营造和建设良好的法治营商环境能够使各个企业的自身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安心在辽宁发展壮大。三是落实各项政策,提升成本竞争优势。成本竞争就是要把该降的降下去,该升的升上去。通过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等措施,努力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以减轻负担。四是打造生态宜居的生态环境。通过打造创新创业友好型环境以及生活居住友好型环境等,努力为各类人才、企业发展创造最优空间。

同时,我省也明确“十四五”时期经济领域的改革重点: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础上,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三项制度改革、董事会建设等措施,真正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有效培育与引入富有活力的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优化科技创新制度供给,把科技创新活动转变成为经济活动,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社会现实生产力,提高科技对我省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在补齐短板的基础上,我省还要面向未来打造区域竞争的新优势。通过创新驱动再造新优势,力争使辽宁成为制造强国的核心支撑区;通过改革驱动再造新优势,力争使辽宁成为市场活力强、政府效率高、发展环境优的高端要素和人才集聚区;通过开放驱动再造新优势,力争使辽宁成为与东北亚合作的先导区和“一带一路”的重要交汇区。

(作者系省委党校(辽宁行政学院、省社会主义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