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铁英
再有一个多月,果园的苹果就能上市了。可如何保证果实的硬度、糖度,兴城希林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希林心里没底。于是,他通过微信请教老朋友——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副所长程存刚。
两人相识近20年,虽说李希林是种植果树的老把式,但只要遇到疑难问题,都会向这位老朋友请教。“如果电话里说不清楚,他指定会马上来村里实地查看。”李希林说。
程存刚从事果树栽培研究几十年,扎在果园的时间比果农都多,下一线、进果园,抓把泥土分析营养状况,登上梯子查看病情,一园一地指导果业生产、一家一户教授栽植技术。不少农民刚开始都以为程存刚是乡里派来的技术员,跟他说话从不外道,“有啥问题问老程,果树增产指定行。”村民都这样说。
程存刚在仁果类果树集约高效栽植模式构建、营养生理与土肥水高效利用和果实品质形成与调控技术等方面颇有建树,他带领团队选育苹果新品种4个,获得国家专利17项、软件著作权4项,制定行业和地方标准5项,出版著作9部,研发并示范推广了“一优两无三高四精”苹果高质量发展技术,为当地果业生产攒足了“家底”。
程存刚积极推动功能果品生产和品牌创建,协助当地果业主管部门成功注册了“绥中苹果”“绥中白梨”和“兴城苹果”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完成了“老黄顶”“瑞州”等苹果品牌的认证,生产的富硒SOD苹果在各类评优会上获得金奖和特别大奖。
为推动辽宁果业转型升级,在省科技厅的支持下,程存刚及其团队一直承担辽宁省科技特派行动计划项目,向绥中等地派驻6个特派团,创建了“科研单位+科技特派团+合作社+农户”的科技服务模式,开展各类技术培训550余场次,培训8.76万人次,协办与扶持建立专业合作社20多个,新技术、新品种辐射面积超过18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