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接二连三” 延长增收链条

海峰合作社实现单亩效益超千元

辽宁日报 2021年09月29日

本报记者  王晓波

“咱合作社15万斤春小麦加工已经过半了!”“节前订单增加,兄弟们再加把劲儿!”…… 9月27日一大早,铁岭市银州区龙山乡西辽海村一间厂房内,机器轰鸣、麦香四溢,工人干劲十足。

在村里的一片山坡地上,“哒哒哒……”随着一辆辆挖地瓜机开过,在翻滚的泥土中,一颗颗粉红色的地瓜纷纷探出头来。十余名农民紧随其后捡拾地瓜,场面蔚为壮观。

这两个场景,只是银州区海峰合作社秋收过程中的缩影。“每年合作社从7月中旬收割春小麦以来,会一直忙碌到元旦,其间会陆续迎来小麦、中草药、地瓜、玉米、水稻、黄豆等作物的采收与加工。”农民齐振海满脸喜悦地告诉记者。“今年,咱合作社小麦大丰收,收获了15万斤小麦。中药籽采收结束后,现在已经开始收获地瓜了,目前看收成也不错。”

缘何一家合作社要播种多种作物,并且不断地尝试着深加工呢?“之所以要进行多种作物的尝试,我们就是想深挖知识和科技的力量,给农民打造更多的致富样板。”海峰合作社理事长张玉峰道出了其中的原由。

20多年前,大专毕业的张玉峰回乡创业,干过工程,卖过粮油,开过超市,一次偶然机会,和朋友一起参加了沈阳农业大学举办的技术培训班,里面提到的新品种、新技术和国家对农业的鼓励政策,让农民出身的张玉峰豁然开朗。

“成立合作社,带领村民科学种田,让农业‘接二连三’,同二三产业无缝衔接,延长增收链条,发展高效农业。”多年来,张玉峰对这些想法逐一进行探索。

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成立海峰合作社,邀请105户村民成为社员。近两年来,更是抓住铁岭市创建绿色高效农业、开展科企共建的机遇,积极寻求与辽宁省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建立多个科企示范基地,引进辽春18、密植矮化、大垄双行、免耕平播、黑土地深翻等优良品种和技术,注册“乡村缘”和“辽海屯”商标,与主播合作打通线上销售平台……

一次次用心尝试,让海峰合作社走出一条优质高产的品牌化道路:原生态小麦面粉成了多家单位食堂的“抢手货”;“辽海屯”地瓜在本地市场供不应求;“乡村缘”精品杂粮进驻各大商超;线上日销售各类农产品最多过千单,精品大米销往全国各地……

“虽然合作社只有1500余亩土地,不过我们单亩效益均超过了千元,地瓜单亩效益达4000元以上。”张玉峰告诉记者,这些年,合作社连年丰收,加上为周边农户代加工、代销农产品所获得的收益,合作社年产值达500余万元,带动百余名农民在家门口就业、科学种田。今年,合作社继续盖厂房、建冷库,争取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长农业产业链,带领农民创造更多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