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煤炭枯竭到“风光无限”

——阜新打造新能源产业纪实
辽宁日报 2021年09月26日

本报记者 侯悦林

站在阜新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广场上,身边是一排排太阳能路灯,眼前是阜新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巨大的冷却塔,几公里外是富含油气、地热资源的阜新盆地,远处的高山之巅,洁白的风车转个不停。

这一新旧能源场景对比,浓缩了阜新市百年能源变迁史,成为昔日“煤电之城”迈向“新能源强市”的生动写照。

盆地之变:从矿井遍布到风车林立

在医巫闾山和松岭山脉之间,由浅山丘陵围合而成的山间盆地,绵延百里,从阜新市新邱区直达清河门区。它就是阜新盆地,阜新能源史由此展开。

1897年,一场暴雨过后,人们在穷棒子沟发现了乌黑发亮的露头煤,由此拉开阜新盆地煤炭采掘的历史。

国家“一五”计划156个重点项目,在阜新就安排了3个煤矿、1个电厂。累计生产煤炭8亿多吨、发电3000多亿千瓦时,阜新素有“煤电之城”美誉,人民币、邮票上都曾出现过海州露天矿电镐采煤的场景。

随着资源大规模开采,阜新面临资源型城市“得之于资源开发,失之于资源枯竭”的问题,2001年,成为全国首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然而,阜新盆地并未因此沉寂,反而给予这片土地更加丰厚的馈赠。

“一年刮两次风,一次六个月”。阜新位于内蒙古高原和辽河平原过渡带,地处“三北”风带中心。利用丰富的风、光资源,阜新市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催生出全市首个上市公司——辽宁大金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引进远景、三峡、嘉寓等一批行业翘楚。

转动的风车、逐日的光伏板,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风火轮”,时刻为这座城市注入全新动能。

2001年,阜新有能源企业179家,几乎都是煤电类传统能源企业。目前,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超过火电18个百分点,占全省风电光伏装机总规模的21%。转型20年,新能源跻身全市四个优势产业之一,阜新逐渐褪去“煤电之城”的光环,实现由黑色煤炭到绿色能源的根本性转变。

阜新盆地是个名副其实的聚宝盆,储藏着丰富的煤层气、石油、页岩气和温泉等资源。(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