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件篦纹陶片

辽宁日报 2021年09月25日

本报记者 吴 限

沈阳新乐遗址的发现,最早源于一个叫孟方平的水稻技术员。

1972年,新乐遗址所在地还叫“北陵公社”。这年秋天,孟方平到沈阳故宫办事,听到了考古人员讲解文保方面的知识,很受启发。第二天,他就把自己收藏的陶片送来了。经鉴定,这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文物。孟方平开始对身边的文物更加用心关注。几天后,北陵公社在挖暖气沟时,发现石锤、石杵、红烧土、陶片等文物,孟方平及时将这些情况汇报给文物考古部门。后来,他陪考古人员到现场勘探,在积土中捡出两件仅有拇指甲大小的篦纹陶片。经鉴定,这两件篦纹陶片比那几件石器的年代还要早。从此,孟方平对考古有了更浓厚的兴趣和自觉的保护意识。在1972年冬到1973年春的这段时间里,利用业余时间,他对全公社及邻近地区的古文化遗存进行了考察,发现了多处新石器时代及秦汉时期的遗址与遗存。他把发现和采集到的文物标本送到了相关文物考古部门,并做了全面的汇报,引起了相关人员的注意。

1973年春天,沈阳市文物部门组成考察队,对孟方平发现的几处遗址地点进行复查。当考察队复查到新乐电工厂宿舍院内十八间房西山墙一处旧仓库时,认定这是一处时间久远、堆积较厚的文化层,有可能是一处史前文化遗址,应当尽快进行考古发掘。

从1973年开始,沈阳考古工作者先后五次发掘,确认这一地区存在上、中、下三层文化堆积,并发现了半地穴式居住址和以压印“之”字纹陶罐、打制石器、磨制石器、煤精制器为主要遗物的新石器时代原始聚落遗址。于是,“新乐遗址”的名称因发现地而得名。